專家們在實驗室做了近十種不同方案才最終選定合適的粘合劑。而為了讓石駿看起來更接近本來顔色,專家們還專門帶來了陝西富平縣的北山石粉。昭陵六駿用的石材都取自富平,專家們把富平石粉加到粘合劑當中,使修復完的石駿無論從顔色,還是質感,都更接近本來面目。
“用原石粉修補文物,我們還是第一次嘗試!”劉林西說。雖然專家們可以把石駿補得天衣無縫,但他們並沒有這麼做。“補過的地方還是要留一些痕跡。要既讓觀眾遠看不影響美學效果,近看還能看出痕跡來。文物修復還要保存歷史信息。”周萍解釋說。
紅色斷裂部分要不要補,美方一直舉棋不定,他們希望聽聽中國專家的意見。“雖然補上好看,但我們最終還是決定不補。要讓觀眾知道它們的歷史,知道它們曾經被打碎過。”楊文宗說。他們在美學與真實之間,選擇了後者。
不過王友群偷偷向記者透露,其實他們心裡還有個小九九,“紅色部分不補,以後回國展覽時,把金屬支撐一卸就能搬走,那可就方便多了!”
兩塊黃色缺損部分,專家們也基本製作完成了,可惜簽證到期,一塊缺損沒有安裝完畢,只好留給美國專家完成了。
除此之外,專家們還解開了一個困擾考古界8年的疑團。2002年陝西文物專家對昭陵進行了一次搶救性考古挖掘,在六駿基座附近發現了兩個殘塊。專家們把殘塊與碑林的四駿比對了,沒對上,他們估計這大概是美國這兩駿身上的。臨走前,楊文宗特意翻制了殘塊的石膏模型。剛到美國,楊文宗就把它拿出來與二駿比對,其中一塊一下子就跟拳毛騧馬鞍的斷裂部分對上了。
專家們的修復工作就在賓大博物館的展廳裡現場進行。經常有觀眾駐足觀看,其中也不乏專程趕來的留學生和在美華人。給周萍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賓大讀研究生的北京姑娘劉悅玲。“我爸爸突然打電話說,新聞裡說中國專家正在賓大博物館修昭陵二駿呢!他囑咐我一定要到現場去看看。”言語間,激動之情難以抑制。
除了修復的進程,觀眾們最關心的是:“二駿什麼時候能回到中國?”對此,不但專家們無法回答,就是運作了幾年二駿回歸的王友群也無法給出明確答覆。
“老實說,我現在壓力很大。如果二駿回來了,寫多少篇文章都不過分,可是現在還沒回來。”面對記者的採訪,王友群欲言又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