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殘缺不全的昭陵六駿,王友群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酸楚滋味。
1999年,王友群在美國讀MBA,專程跑到費城賓大博物館去看二駿。第一次去晚了,博物館關門了。第二天,他又跑去。賓大博物館觀眾不多,偌大的展廳裡只有王友群一個人。第一次看到真品的情形他至今記憶猶新,二駿鑲在一個木框子里,掛在墻上。雖然圖案一樣,但是與複製品簡直天壤之別。那一天,王友群與兩匹馬呆了許久,許久。此後,只要有機會他就會到賓大去看兩匹石駿,不但自己去,還拽著周圍的朋友一起去。從那時起,他有了一個想法—“把二駿弄回來”。
產生這個想法後,他查了大量資料。這時,他才知道二駿流失始末和石興邦等人曾經做出的努力。
“既然賓大博物館是通過商業手段購買的,就不可能通過法律手段追索。”王友群感到要換一種思維方式考慮問題。
王友群在美國接觸了很多文博專家,他們都建議,不如先從借展開始。“借展一兩年,慢慢接觸,一上來就談回歸,他們很難接受。”爾後,王友群研究了賓大博物館的借展條款,甚至連借展所需的保費和運費都算好了。
2005年4月,王友群第一次與賓大博物館的館級官員有了接觸。
與王友群見面的副館長是位精明的猶太人。聽了王友群的話後他說:“我沒有權力回答你這些問題,我可以幫你轉告館長。如果你需要證明,你來見過我,那沒問題,我們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