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竊書不算偷?于右任作品憑啥“被”保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04 00:12:22  


  中評社北京7月4日電/西安日報報道,6月,咸陽曝出官員私分價值四千萬文物事件。30日,聯合調查組組長稱被私分文物中,大多數已經找到下落,目前只有不到10幅未收回。同時,他表示此事是由於一些歷史原因,造成文物外借,或被書展工作人員“保管”在個人家中,不存在所謂“被私分”的情況。(7月1日《環球時報》) 

  咸陽曝出當地官員私分于右任先生遺存的書法作品事件之後,立刻就引發了全國媒體和公眾的極大關注。我想,人們之所以如此關注此事,不單是這些文物估價在四千餘萬元上下,也不只是這批文物有多高的收藏價值,更深層的原因恐怕還是人們對於包括于右任先生作品在內的珍貴文物的捐贈、接收、收藏和依法保護等方面存在著混亂無序,甚至眾人私分,卻長年無人過問等等亂相叢生的深刻擔憂。可以說,咸陽政協一些官員私分文物就是典型的一例,如果這種亂相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並且通過立案悉數追回,顯然會對進一步強化保護珍貴文物,激發公民向有關組織機構捐贈文物的熱情,起到極其惡劣的負面作用。 

  聽到“122幅于右任作品目前大多數已被調查組找到並收回妥善保管。只有不到10幅正在收回中,但也已查明下落”這樣的最新信息,公眾是頗感欣慰的,但與此同時,對聯合調查組組長所稱的此事是由於一些歷史原因,造成文物外借,或被書展工作人員“保管”在個人家中,不存在所謂“被私分”的情況的這番說辭,卻又是令人無法接受的。在我看來,于右任先生的書法作品被一些工作人員“保管”在個人家中,不存在所謂“被私分”的情況的說法真的毫無新意,這跟孔乙己當年的讀書人偷書不為偷,只能算“竊”的陳詞濫調如出一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