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11日在京發布《2010年國家信用風險報告》。 |
中評社北京7月28日電/7月11日,此前一直低調的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在京發布《2010年國家信用風險報告》和首批50個典型國家的信用評級,在調低美、英、法等傳統發達國家信用等級的同時,提高了中國、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的信用等級。大公資信稱,“這是第一個非西方國家評級機構第一次向全球發布的國家信用風險信息”。
新京報報道,2009年12月,穆迪和標準普爾、惠譽國際三大評級機構集體向希臘“發難”,將希臘長期主權信用級別降至負面。而今年4月份,標普又將其降為垃圾級,並由此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歐盟各成員國“人人自危”,甚至不少專家警告其可能引發第二輪金融危機。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為何有如此大的能量?信用評級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秘密?作為挑戰者形象出現的大公資信,又有什麼樣的資本向國際三大信用評級機構公開叫板?
據了解,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1994年經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經貿委批准成立,是可為所有發行債券的企業進行信用等級評估機構,2005年起涉足國家主權信用評級領域。1999年,大公與美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結成戰略聯盟。大公國際擁有員工500餘人,在國內設有6個區域總部、34個分支機構;海外設有2個辦事處。
“三大”遭質疑
大公借機推主權信用評級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德曼曾說,“我們生活在兩個超級大國的世界裡,一個是美國,一個是穆迪。美國可以用炸彈摧毀一個國家,穆迪可以用債券降級毀滅一個國家;有時候,兩者的力量說不上誰更大”。弗里德曼甚至說,在上世紀90年代,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領導人來說,最重要的訪客也許不是其他國家的首腦,而是來自穆迪的職員。
但在最近,人們開始發現,穆迪和標準普爾、惠譽國際這些所謂的國際“三大”其實並不可靠。這三家評級機構壟斷全球92%信用評級。德國《明鏡》周刊6月的文章說,三大機構可以通過降低一國的信用級別,讓投資人拋售一國國債,毀滅這個國家,比如希臘。
就在國際三大評級機構備受質疑的當口,標榜獨立的大公資信,適時推出了國內首份國家主權信用評級報告。這份報告的出爐,自2005年起歷時五年,斥資兩千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