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西方國家能夠像中國一樣如此放任外國商業資本在本土的瘋狂布局。當中國商業資本走到歐美日本,發現處處是銅牆鐵壁。
因此,政府應該從推進中國工業化戰略的角度,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高度,推動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迅速搶占城鄉渠道資源,主導國內商品流通渠道,避免商業渠道進一步落入外資的控制之中。外資控制並主導了中國本土的商業渠道,將意味著中國本土工業企業和農業企業各類產品的國內定價權的喪失、意味著外資實現了對中國經濟的“拉美化”改造,意味著中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將陷於無解的困境。
為了重新掌控國內流通渠道和商業網絡,確立和鞏固中國商品在本土市場的競爭力和定價權,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1)外資商業企業在國內設立商業連鎖網點的權限上收至商務部,各級地方政府無權審批流通領域的引進外資項目;商務部將根據我國商業企業在海外有關國家設立商業網點的數量極其難易程度,給予對等的審批條件和數量。商業領域的開放必須遵循對等開放的原則。
(2)政府通過加大國有資本直接投資、放鬆商業貸款條件、降低商業企業股票發行與上市以及併購重組等要求,迅速完成國內各個商業業態的企業在全國城鄉的布局,並形成強大的競爭力。
(3)、鼓勵生產型企業自建銷售網絡。
(4)建立全國性統一的政府採購平台,將各級政府的採購納入有序的管理,並利用全國統一的政府採購平台扶持民族產業的發展。在同等條件下,政府應該優先購買本國資本控股類公司的產品。
(5)外資投資企業不得享受流通和定價方面的超國民待遇。比如,跨國醫藥企業不得享受超國民待遇的特殊的定價優勢;除非存在不可替代等特殊原因,外資企業生產的藥品不得進入醫療保險目錄;外資企業藥品進入中國醫保的數量與程序,應該與外國政府部門批准中國醫藥產品進入該國市場的數量和流程保持對等和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