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美國人談南海航道的安全與穩定的問題,好像話語權在美國這一邊。實際上,這應當是中國的話語權。無論是作為一個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還是作為一個高度依賴資源進口的大國,南海航道的安全決定了中國的經濟是否能夠正常運作的問題。鄧小平當年在南海問題上提出“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是為了給國內的經濟建設提供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而在今天的國際環境裡,這個提法又有了新的甚至是更為重要的含義。
儘管今天的南海局勢並不像一些人所說的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但如果不能直面現實,未來局勢必然惡化。如何應付挑戰?這就首先要提問:今天這個局勢是怎麼來的?只有理解了怎麼來的,才能找到如何控制和解決問題的理性方法。很顯然,今天的局勢並不是突然從天上掉下來的,是以往歷史的結果。實際上,對長期觀察南海局勢的人來說,出現今天的局勢毫無意外,是理性預期之中的。
從雙邊到“大國政治化”
南海問題的主要特點是其只能控制和管理,而不能解決。正因為如此,當年鄧小平才提出“擱置主權、共同開發”的現實主義的設想。在這個設想指導下,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和其它相關國家在雙邊層面作了很大的努力,但成效不大。相關國家似乎並沒有很大的動力或者動機和中國搞合作。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有關方面忘記了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有關國家沒有動力和動機?但原因似乎也很顯然,中國對這些國家還沒有足夠的影響力。
其實,較之中國,有關國家可以說是小國。小國家就其本能來說最擔心的就是單獨面對一個大國,不管這個大國有多麼的善意。因此,這些國家轉向了多邊主義。對它們來說,需要多邊來制約中國的行為。這就是很多年來,這些小國家一直想努力把南海問題放置於東盟多邊構架內的原因。這次,在美國的支持下,終於如願以償了。儘管中國並沒有考慮接受這方面的多邊主義,但仔細分析起來,這樣做也是符合中國的利益的。多邊並不見得能夠解決問題,但多邊對所有相關國家都是一個制約。或者說,如果多邊對中國有約束,那麼對其它相關國家也有約束,在雙邊解決不了的情況下,多邊關係就成為維持和平局面的有效機制。但中國並不想把這個問題多邊化,認為多邊化反而會使得問題複雜化。
除了多邊化,有關國家也在努力使得南海問題“國際化”,一些國家(越南和馬來西亞)已經把有爭議的區域提交給國際法庭,希望通過國際組織的介入來求得問題的解決。中國當然也不希望走這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