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承載眾望 納入國家規劃 產業化提速
面對日益凸顯的能源危機,中國業內包括政府官員幾乎所有的人都把“寶”押在新能源汽車上。在最近召開的“汽車行業達沃斯”--2010中國汽車發展國際論壇,幾乎所有的演講官員和嘉賓都用很大篇幅講述了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同樣,在上月閉幕的世界電動車大會上,中國汽車企業也展出了款式多樣的新能源汽車。工信部官員也表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將是中國“十二五”期間汽車產業政策的重點。
珠海銀通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魏銀倉表示,汽車新能源戰略已進入加速實施階段,其中高效儲能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目前主要的產品是鋰離子電池、鎳氫電池。目前中國的汽車電池產業已經進入產業化發展的高速通道,相信新能源汽車能夠使中國的汽車產業擺脫能源制約的困境,踏上一個新的台階。
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未來的5年將是電動汽車從科研向產業化過渡的關鍵時期,“十二五”階段電動汽車專項發展規劃草案已擬定。《規劃》包括明確電動車產業化研發方向加大對示範產品的開發、優化和應用的財政補貼力度等七方面。
工信部有關官員也表示,指導中國新能源汽車未來10年發展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將上報國務院,預計今年年底出台。該規劃的主要目標就是2020年中國電動車技術、產業規模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開發新技術擺脫困境 “煤”利用可成突破口
有專家表示,假如說新能源汽車有望改善日益增長的石油需求帶來的能源危機,那麼以“清潔煤”技術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則有望從結構上改善中國目前面臨的能源困境。
接受記者採訪的一些專家認為,基於中國“富煤”的能源結構,目前要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安全問題,應該在“煤”的利用上做文章。現階段中國要確保能源消費的安全性,必須以開發煤炭潔淨燃燒技術為主要突破口;實現煤炭的節能減排,必須依靠突破性的煤炭潔淨燃燒技術,並從戰略的高度給予扶持,依靠國家機器的力量進行推廣,才能收到節約能源、降低污染的雙贏效果。
據悉,中國目前已經出現了許多“清潔煤”技術。如煤氣化循環發電、煤炭液化、煙道氣脫硫、煤制油等等,但大部分仍處於成本高、難以量產的尷尬境地。如煤炭直接液化(CTL-CDD)是將煤在高溫高壓(15-30MPa,440-550 C)條件下,通過催化加氫直接液化成液態烴類化合物,再精製汽柴油。神華集團項目計劃在內蒙古鄂爾多斯2007 年建成第一條100 萬噸/年煤炭直接液化產品的生產線。但裝置投資成本高,產品成本較高;另外如煤炭間接液化合成油(CTL-FTD)就是將煤先氣化生成合成氣,再通過費托(F-T)合成轉化為烴類化合物。神華集團和寧夏煤業集團與南非SASOL公司計劃在陝西和寧夏合作建設兩座煤炭間接液化工廠,兩個工廠的首期建設規模均為年產油品300萬噸。同樣也有裝置投資成本高,煤耗、水耗較大的問題。
大膽參與國際能源博弈 爭取石油定價權是關鍵
雖然新能源以及新技術的出現讓中國看到了解決能源危機的希望,但眾多專家表示,新能源新技術的開發和利用普及仍有很長時間,對於日益嚴重的能源安全問題,能源供應安全應立足於國內自己解決的原則,充分利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手段進行全方位的國際能源戰略博弈,以維護中國的能源安全。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王安建表示,面對未來能源安全風險,中國要本著“加強國內資源開發、立足國內資源安全、加大走出去力度、最大限度分享境外資源”的總體原則,全面構建能源安全評估、預警與保障體系。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在積極開發和利用國內資源的同時,還必須適當利用國外資源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 首先要大膽參與國際競爭,在通過能源貿易從國外直接購買能源的同時投資參與國外能源資源開發,以合資、獨資、入股等方式建立海外長期的能源生產基地,穩定地獲取能源權益和份額;其次,應加大從非洲和南美進口石油的比例,逐步降低來自中東的供應份額,努力實施進口能源供應的多元化,以降低風險。
而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爭取國際石油定價權。如果中國成為國際能源價格中心之一,中國能源期貨價格成為國際能源價格的重要參考,那麼中國能源的交易價格也就擺脫了國際資本的控制和操縱。中國的能源安全就可以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
同時,還應採取加快建立充足、高效的國家能源戰略儲備體系、調整和改善能源消費結構、盡快發展替代能源,開放醇醚燃料的市場准入限制等一系列措施,以有效抑制國際石油價格,維護國家經濟利益、保證能源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