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沒有對個人非營業用房徵稅是基於多方面的原因。”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認為,首先那時的絕大部分房產屬於公有,徵稅沒有基礎,更重要的是當時社會調節收入分配的需求還沒那麼緊迫。
20多年後,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房產價值大幅提升,房產成為中國人個人財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房產還成了一些人的生財之道。
“近年來,中國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勞動收入,房產成為高收入群體積累財富的重要方式。”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教授高萍說,財產性收入的迅速增長,會對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施加越來越大的影響。
專家指出,房產稅改革試點的“發令槍響”,對中國的財產稅改革意義非凡。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所長高培勇說:“中國現行稅制缺少財產稅體系,難以實施對構成貧富差距的基礎環節——財產存量的調節。”
高培勇表示,對個人住房開征房產稅意味著政府握有了可對包括收入、消費、財產等多個環節實施稅收調節的相應手段,這對於正處在轉型關鍵期的中國至關重要。
雖然房產稅改革更多地是為了調節貧富差距,但盼著在房價高企的城市有一方栖身之所的人們也從中看到了希望。房產稅改革對房地產市場的深遠影響,也會在短期表現出來。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認為,房產稅將增加房產持有者的持有成本,自住型、投資型購房者都會謹慎、合理地選擇購房面積、地點和購房的時間。
“房產稅增加了持有成本,會使投機性購房者減少囤房數量,住房供給量會有所增加,從而有可能會減輕房價上漲壓力。”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院長郭慶旺說。
秦虹進一步指出,不可忽視的是,2011年住房的供應量將明顯增加,今後政府調控房市的政策不放鬆,加上切實增加有效供給,房價大幅上漲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
房產稅帶來的大額政府收入將有助於緩解目前低收入家庭居住困難的問題。“既然房產稅被賦予了調節收入分配差距的重任,那麼其稅收收入必須用來提供公共服務。”劉劍文說,改革試點徵收的收入將用於保障性住房,特別是廉租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等。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認為,中國今年推出1000萬套保障房建設計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從開建到全部投放市場尚需一段時間。在保障房尚不能完全滿足住房剛性需求的情況下,政府此時實施房產稅改革,意在以“時間換空間”,保障房與房產稅的聯袂出台將徹底改變中國樓市格局,中國住房供給的“雙軌制”有望將房地產市場導入健康理性發展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