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新加坡作為一個彈丸城市島國,經濟雖然發達,但軍事上的主動攻擊能力與抗打擊能力均十分有限,因此其國防政策是以借重東南亞以外強國(先是英國後是美國)的力量,以防範周圍的印尼和馬來西亞兩個大國為核心。但在外交政策上,新加坡則希望做到八面玲瓏,而獲取八面玲瓏有利處境的前提,就是促使地區外大國在東南亞保持勢力均衡,這其中牽涉到美國、日本、印度、歐盟、英聯邦、中國等多個外部勢力。一旦有一方勢力徹底退出,或有一方勢力徹底掌控東南亞,都不利於新加坡充分發揮其東南亞地區外交軸心的作用。新加坡獨立後,始終與各大國保持主動而緊密的外交聯繫:一直留在英聯邦內積極參與其組織的活動;與中國建交並保持著密切的經貿文化交流;當美國在菲律賓的海空軍基地被收回後,主動邀請美國駐防其樟宜軍事基地……在東南亞地區,新加坡則刻意塑造大國勢力均衡的格局,並不斷鞏固其在東南亞外交事務中的重要地位。
新加坡高調配合美國重返東南亞的表態,一方面是勢出必然,情有可原;另一方面卻是惺惺作態,實質有限。決定了它不能根本性改變大國間博弈的力量對比和本地區的戰略格局。事實上,新加坡左右逢源的國際戰略,是與其中立化彈丸城市島國的地位相對應的。
良機錯失的越南
中越關係與中新關係截然不同。越南長期以來與中國有著極其密切的文化與政治聯繫。兩國在近代史上曾經共命運、同患難,最終兩國都接受了相同的社會政治制度,是真正的“同志加兄弟”關係。但是作為唯一與中國在陸地、海洋都接壤的東南亞國家,兩國間遺留的地緣糾紛也最多。而且由於對中南半島戰略格局問題完全不同的理解,兩國的利益取向也產生了重大偏差。因此,中越兩國的關係相對而言最為微妙,曾經爆發的矛盾與爭端也最為激烈。
越南的國際處境,總體說來相當優越。如果越南能在統一後像新加坡一樣長袖善舞,它本可以在中蘇之間,以及在以法國為首的歐盟和外向型發展的日本之間左右逢源,盡收多國之金。但自1946年越南獨立戰爭爆發以來,直到1989年中越兩國初步和解,數十年來,越南幾乎都在戰火之中,其耽誤的機會成本難以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