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後,大家需要休養生息,加之全球經濟蕭條,各海軍強國只得打出軍備控制牌,但各國研製和改建航母的步伐並未中斷。
美國歷史上第一艘航母“蘭利”號於1922年完成從運煤船的變身並正式服役,同時還將在建的2艘戰列艦改造成了“列克星敦”號和“薩拉托加”號航母;日本擁有了以“競技神”號為樣板打造的“鳳翔”號和改建而成的“赤誠”號和“加賀”號;1927年法國的“貝亞恩”號航空母艦開始服役。
二戰期間,航空母艦破碎了“大艦巨炮”的神話,稱霸海上。在珍珠港,日本出動“赤誠”、“加賀”、“飛龍”、“蒼龍”、“瑞鶴”和“翔鶴”6艘航空母艦,配合戰機450架發動偷襲。而沒有本土作戰的美國從容地建造了大量航母,以護航航母居多。整個二戰期間,美國總共服役了77艘護航航母,並向英國轉讓了39 艘。
在此基礎上,美日等國還在積極研製攻擊性航母,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20艘美國的 “埃塞克斯”級航母,排水量為27000噸,載機91架,裝有對空對海搜索雷達。其中的“勇猛”號在一次戰鬥中尾部被魚雷擊中,致使舵被卡住。艦員們用極原始的方法創造性地解決了難題:他們把艦上所有的帆布縫在一起,做成巨大的導風帆,按扎在了艦首。
同這艘頑強的、人類歷史上唯一曾張帆航行的航母相比,日本的“信儂”號就顯得脆弱。“信儂”耗時6年改造而成,是二戰參戰最大航母,在建成後的第19天,它被美國潛艇發射的4枚魚雷命中腹部,次日沉沒,成為史上最短命航母。
同二戰並行,這場航空母艦建造大競賽最後的總成績是170餘艘。
靈感來自女秘書的口紅
二戰後,航空母艦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競賽的領銜者依然是美國。
1952年,英國海軍中校格德哈特看到女秘書正對著鏡子抹口紅。反射式光學助降鏡的靈感由此而來,從此艦載機得以安全準確降落。這一技術突破雖然可貴,但“日不落帝國”國力衰退,航母事業還是舉步維艱。
美國成為領跑者。1961年,美國建成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攻擊型航母,取名“企業”號。在這艘航母上裝上一次燃料可以航行3年。14年後,美國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問世,裝一次燃料,可以航行長達15年。
2009年1月10日,“喬治.布什”號作為“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家族的第10名、也是最後一名成員正式服役。20天後,最後一艘傳統動力航母“小鷹”號退役,至此美國航母全速駛入“全核”時代。
噴氣式飛機起落、斜角甲板的採用、彈射器的改進、垂直短距起降、作戰指揮控制系統的採用,美國航母越來越高端的性能在整個20世紀後半段不斷展現,並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等戰爭中得以實戰。
“羅斯福”號參加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共擊毀伊軍艦艇 57 艘、重創16艘,摧毀陸地目標幾十個,艦載機每晝夜起飛 150餘架次。無怪乎1993年3月12日,美國總統克林頓在視察“羅斯福”號時說:“當危機這個詞在華盛頓出現的時候,每個人要說的第一句話是,航空母艦在什麼地方?”
從2000年開始,美國工程師在弗吉尼亞州一座船廠裡像玩3D拼圖一樣,設計製造“福特”號。建造費用達140億美元的“福特”號將成為世界上第一艘很少依賴蒸汽、大量使用電磁的航母。因此其艦員會比現役航母艦員少近 700 人。
作為美軍為加速向信息化海戰的轉型而推出的多功能新概念航母。“福特”號代表著航母未來發展的趨勢。據《解放軍報》報道,屆時,“福特”號上將大量搭載無人作戰飛機和電磁軌道炮等新概念武器。
雖然,外形“拼接”對於從上世紀60年代就設計出核動力航母的美國工程師來說就是一個“拼圖”遊戲,但“福特”號結束“蒸汽時代”的步子並非一帆風順。2010年年初,那場失敗的電磁導彈試驗或將推遲原定於2015年的“福特”號下水時間。
誠如美國專家的評論:“航空母艦就像一座城市,建造它要比修建迪斯尼樂園還要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