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政府的最初租地合同涉及1142.5畝土地,第一個五年計劃中,他們逐漸擴張,現在已經達到1500畝。”於清已退出吳家疃村委,仍然對此保持關注。
日資租地,農民並不情願
萊陽沐浴店鎮當地農民對朝日綠源的種植方式普遍表示“看不懂,不會擺弄莊稼,種地純粹是做樣子”。
從204國道通往大明村與朝日綠源農場的道路兩旁,種植著正處於灌漿期的小麥,但長勢差異明顯。相比大明村綠油油的麥田,朝日綠源“純綠色種植”的小麥卻“面黃肌瘦”,剛長出的玉米苗也像“侏儒”。
自朝日綠源農場成立到現在的5年中,粗放的生產經營影響了周邊土地的耕作和群眾生活,公司每年都會被周邊農戶找麻煩。
於清說,當時山東省曾向日本朝日公司提供了多個選擇的地方。“省政府提供了淄博、東營、莒南、萊陽4個地方,東營甚至承諾前5年不收土地租金。”
比起其他幾地,萊陽的徵地阻力是最大的。萊陽是我國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全國最大的縣級食品出口基地。來自萊陽市農業局的數字顯示,目前該市無公害蔬菜基地30萬畝,優質果品基地40萬畝,各類標準化養殖場區400餘處。
上世紀90年代始,多家萊陽外貿企業已在發展種植基地。於清說:“隨著出口份額的提升,萊陽當地企業的蔬菜基地規模也在擴大,日本農場想要擴地盤,肯定得和當地企業競爭。”
農業新模式:銷售商變農場主
“他們花這麼多錢,到現在還在賠錢,肯定不僅僅是為了投資。”於清認為,即使最初租金是800塊錢/畝,比現在的600元也高出不少,產出卻遠不及當地農戶。
2006年,吳家疃共有368畝耕地租給了朝日綠源農場。“1000元/畝的價錢,咱覺得挺貴,有日本代表就說這幾個錢也就換幾個小饅頭。”對於日本人的舉動,於清認為有點“占地盤”的意思。
2006年8月,朝日綠源開始向青島、煙台的超市供應生菜,12月,該公司從澳大利亞進口乳牛約200頭。
朝日綠源以這種服務模式直接進入農業生產環節,打破了以往外商投資中國農業集中在加工及銷售環節的方式,由銷售商變身為農場主。
青島朝日綠源分公司負責營銷的冷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農場的奶牛已有2000頭左右,除了農場自種的小麥、玉米作為飼料外,每年秋季還會向當地農民以360元/噸的價格購買青柱玉米。
按朝日綠源總經理乾祐哉的說法,朝日綠源將於2011年開始轉虧為盈。但據知情者透露,目前其仍在虧損,每年要追加220萬美元補缺。
在宣傳材料中,朝日綠源宣稱通過培育下一代農業技術人才,向中國其他各省拓展事業,為解決中國農業問題助一臂之力。“實際上,目前在農場上班的,除了保安是年輕人外,其餘絕大部分都是附近村莊已經失地的中老年人。”於清說。
角逐中國農業鏈
按照萊陽市政府的說法,朝日綠源項目的引進是為提升當地農產品質量做示範,並打破對外出口的“綠色壁壘”。
實際上,朝日綠源的產品瞄准的是中國國內高消費群體,其物流模式也是針對中國市場制定的。
有統計顯示,中國高消費人群比例大概占總人口的3%~5%,這是一個覆蓋五六千萬人的大市場。
上述冷姓經理表示,公司以國內各大城市的日資、外資超級市場為重點,進行直接銷售。價格方面,主打中、高檔市場,多數銷往青島、上海等地的大型超市,牛奶價格高達21.8元/升,草莓每公斤140元。預計2013年後,達到每年供應蔬菜約2000噸、水果約700噸、牛奶約7000噸的目標。
大股東朝日啤酒株式會社稱,如果這一項目成功,會考慮在中國其他省份複制這種農場模式,擴大在高端農產品市場中的投資。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專家劉紅軍認為,國外企業在中國租地辦農場並不多見,朝日綠源農場業務的擴展,預示著這些企業正向中國農業產業鏈前端延伸。
劉紅軍認為,中國高端農產品消費市場日益顯現,不排除更多國外企業跟進的可能。
拒做“農業後院”
有村民擔心,朝日綠源沒有明確表示合同到期後是否續租。於清說,日方有單方面停止協議的條款,土地複耕費等問題在之前的徵地協議中並沒有提到,到時受損的還是當地農戶。
目前,日方雖多次表態有意將朝日綠源項目擴展至3000畝,但因萊陽當地數家蔬菜加工類企業也在擴展種植基地,當地農戶將土地繼續租給朝日綠源的意願並不強烈。
全程參與了該項目談判的沐浴店鎮黨委書記初曉華對這一項目表示“看不懂”:“他們做事似乎不在乎盈虧,投資這麼大,經營5年還虧損,作為追逐利潤的世界500強,為什麼要投入利潤率水平較低的農業生產環節?”
2009年4月,日本政府牽頭舉辦海外農業投資促進會議,此後又頒布了《為保障糧食安全促進海外農業投資相關指針》,鼓勵日本企業加大海外農業投資,投資覆蓋生產、收購、流通、出口等多個領域。
根據非政府組織GRAIN公布的一份報告,日本企業近幾年在巴西、非洲和中亞等地租用和購買了大量農田以種植有機作物,日本目前已擁有超過國內農田3倍的海外農田。
國家農民信息管理網竇義賓表示,外資直接介入我國農業生產環節的現象說明,在我們堅持農業 “走出去”的同時,外商也開始走進我們的“後院”。
今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 《關於建立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安全審查制度的通知》中,涉及國家安全、需進行審查的行業範圍,就包括重要農產品。
竇義賓認為,這不僅是對外資進入農產品加工、銷售環節帶來風險的應對,更向外界釋放出強烈信號:中國已逐漸告別活力四射但秩序混亂的引資時代,開始有了“遊戲規則”。
萊陽市商業局外資科相關負責人說:“引進外資必須經過國家批准,尤其在土地方面,必須嚴格經過地方國土部門審批,在有土地出租的情況下才能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