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增長預期、通脹預期上升時,美國國債市場便可能孕育麻煩,甚至動蕩。由於目前幾乎所有銀行、保險公司均在投資組合中大量持有國債,國債一旦出事,便可能產生數倍於雷曼倒閉時的震撼。所以今年以來,一種預期開始在美國的金融市場中擴散,“從1981年到現在,美債30年的牛市是否已經結束?”這種牛市的信念在美聯儲2004年中期啟動的長達17次的加息周期中都未曾撼動過。而今天卻變得有些脆弱,今年3月,格羅斯和PIMCO已經沽空全部美債頭寸。
美國實施QE2後,美國長端國債收益率不降反升,10年期從2.4%上升至當前3.4%,30年期從3.9%上漲到4.5%左右。這是個令伯南克和蓋特納都緊張的信號。這說明量寬後,美聯儲的信譽已經受到越來越大懷疑。為了壓制長端利率,需要不斷拓展量寬規模;而這又可能會加深市場疑慮,促使投資者加快逃離美元,最後利率再度升高,需要更大規模"量寬"來壓制。中國有個成語叫“飲鴆止渴”。美國在找到靠經濟增長的正向效果來衝銷債務的方式前,說老實話,恐怕也沒有什麼可以選擇的,從這個意義上講,"量寬"沒有盡頭。
美國安全拆解債務泡沫炸彈的正解在於:改革其昂貴而又效率低下的醫療保健體系,這幾乎是美國政府重建財政平衡的唯一希望。當前美國國民醫療總開支占到其國民收入的17%(而在醫療總開支中,公共部門的投入,即由美國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投入的經費,占到46%。假如把美國各級政府為醫療保障提供的稅收減免也考慮進去,則公共投入所占的比重會超過60%。),這幾乎是其他發達國家的兩倍。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意味著社保、醫保的上漲成本將由越來越少的勞動人口所承擔,美國醫療保障和社會保障體系的財務狀況會急劇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