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整頓 行業“瘋長”背後“危機四伏”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梯市場和生產基地。中國電梯行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指出,2011年上半年電梯行業依舊延續了近年來的高速發展態勢,全國電梯產量同比增長40%左右。相較於近十年國內電梯產量平均每年20%的增速,今年上半年的增幅近乎翻番。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機遇,三菱、日立、奧的斯、通力、迅達、東芝、富士達等國際品牌的主要製造基地都已經轉移到了中國,在中國的生產能力大部分都超過了其母公司。中國的民營電梯企業也在快速成長過程中。
人手不足 每人每月維護近百台電梯
存在問題同樣不能忽視。中國的電梯行業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局面,導致惡性競爭層出不窮。不僅電梯價格年年下降,售後服務也嚴重不足。“我們公司最近招維保人員的難度明顯大了不少”,昨日,廣州一位本土電梯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行業利潤太低,直接導致維保人員工資水平提不上去,“每月只有2000~3000元,大家都不願意進電梯行業”。
從事電梯維修8年之久的石先生(化名)則向記者報料,現在在電梯維修行業,維保人員每人每月要維護近百台電梯,眾多小工程隊掛靠大公司攬生意,維修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日常維護質量大打折扣。
按照規定,必須兩個電梯維修工一起負責維修一台電梯,平均每人每月維修保養不超過30台。而國內電梯從業人員全國缺口近百萬,其中維修人員占2/3。
技術不過關 外行人在幹內行事
一位業內權威人士向記者分析稱,中國電梯行業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外行人在幹內行事”,不少城市的公用電梯設施都存在著相當的安全隱患,電梯電機功率配置不足,“小馬拉大車”的現象嚴重,一旦出現超負荷運載,出事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而在事故中本應發揮作用的防逆轉裝置,卻為何屢屢失效?這位人士表示,事實上,行業是從2008年才嚴格要求各類產品都要配置這一裝置,但由於一些企業或是因為技術水平不達標,或是為了節省製造成本,導致這些裝置在關鍵時候形同虛設,根本沒有發揮作用。
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我認為類似悲劇還會上演,我只能建議廣大乘客在電梯特別擁擠的時候,選擇樓梯上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