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亂象叢生的監管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9 15:33:28  


    
  夭折的電子監管網

  其實,不光是肉菜要辦“身份證”,細心的人發現,我們的生活中早就有了形形色色的各種監管碼,商超“食讀機”、藥品電子監管碼等等早已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扎根,雖然,很少有人真正去使用這些新玩意。
  眾多監管碼中,當年轟動一時的莫過於“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了,又被稱為商品的“電子身份證”,每件商品被賦予唯一編碼,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後,經由設在消費場所的終端設備,即可辨別商品真偽,監管部門對其寄予厚望,認為它可以實現產品從製造到銷售的全過程監管,令假冒偽劣商品無處躲藏。

  從2005年始,國家質檢總局發文並多次召開現場會、片會,由國家質檢總局的有關領導巡回各地,出席會議,發表講話,督促各地企業將產品賦碼加入電子監管網。

  當年,河北省是全國首個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建設試點。按照規劃, 從2005年到2007年底,中國產品質量監管網系統平台投資在河北將達10億多元,全省在城區商業企業以及市、縣、鎮級、村級商業網點和“農家店”部署查驗終端2萬處。在石家莊的大型商場,類似於銀行排號機的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終端,曾一度引來無數好奇的目光。這些被譽為“慧眼”的終端而今命運如何?

  “沒有印象,幾年前用過吧?”石家莊中山路上某大型商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記者遍尋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終端機,最終在擺放一堆燈具的角落找到了一台。這台機器在這裡廢棄了多久,售貨員也無從知曉。當年力推電子監管網的職能部門一位人士向記者透露,這項工作早已陷入停滯。個中原因,主要是受到了企業的集體抵制,國內多家防偽企業最終和國家質檢總局對簿公堂。據了解,電子監管網的盈利主要有兩個渠道:一是入網企業每年需繳納600元數據維護費,另一個是消費者查詢需支付查詢信息費和電話費。以此測算,每年企業交納的網費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除了防偽行業外,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等行業協會也紛紛表態,明確表示反對推廣電子監管網,因為這樣加重了企業負擔。據一家生產巧克力的大型食品生產企業測算,由於賦碼後要給每件產品貼監管碼,從機械到手工,將增加人工成本,大幅降低生產效率,僅此一項,每年淨增成本在1億元以上。

  遭遇多方質疑後,2008年10月,曾經紅火一時的電子監管網推廣工作終於偃旗息鼓。在質檢總局官方網站上,總局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組織機構中的“電子監管網推進領導小組”和“推進辦公室”也被删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