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8日電/求是理論網刊載作者婁義華的文章指出,研究姓氏文化認祖尋根是中華民族團結富強的凝聚力和紐帶。當一個民族危難之際,民族要生存,就得攜手並肩,共同戰鬥,這就要全民族認同祖宗和“本是同根生”的意識,繼而產生凝聚作用。
中國的姓氏誕生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其歷史之悠久在世界文化史上極為罕見。姓氏延續至今,早已變成了一種文化現象,這種社會現象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姓氏(包括名字)在民族文化的溫床上形成,它是一座蘊藏豐富的精神礦藏。開發這座精神礦藏對於我們當今建設和諧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研究姓氏文化必須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屆六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我們要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切實提高文化自覺,切實增強文化自信,更加奮發有為地推動祖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做出更大貢獻。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婁山關文化研究會”,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婁山文化研究具有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婁山文化包括姓氏文化、地方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在研究中將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是其方向。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立足當代,服務當代,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是其使命和宗旨。
中華文化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倡導的和諧、大同、天人合一、厚德載物、自強不息、辯證思維等都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價值觀。對這些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要繼承和弘揚。在研究各種地方文化、姓氏文化,以及各種文化分支時,都必須圍繞中華文化的核心來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