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這次選舉如果梁振英勝出,選後如何彌補建制派、乃至社會裂痕?
王卓祺:建制派一直都不是鐵餅一塊。“建制派”這個名稱也不是太好,凡是親中的都被標籤為建制派,建制派的符號將親中派和商界連在了一起,這兩者有著不同的利益關係,就算在商界中也有不同的利益關係。我覺得這是一個不太明智的符號,表面上似乎平衡了各方的利益,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過去幾年我們看到政府的施政似乎偏向某些大財團,對中小企的扶持較少,和親中團體也似乎不是太親密,當然我們不能太簡單地看這些問題,將來的發展還需要看政府的政策。將來的政策如果可以從制度方面做到公平,商人和市民都感到公平,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香港社會一向很自由,營商的環境也可以接受,當然也有些壟斷的現象,這在民調中也可以看到。
香港大財團的規模太大了,我搞經濟的朋友有一種形容香港大財團的說法是:“大笨象在後花園跳舞”,小市民很容易被“踩傷”。因為體積太大,現在香港的財團都要到外面,例如內地等地方尋求發展。所以政府要營造一種環境,平等地對待不同規模的商人,有公平的競爭環境,為小市民和中產人士製造機會,令他們有拼博的機會。
我們做的民調顯示,香港的制度優勢是很高的。舉例說,在政府的表現方面,2006年時廉潔和維持公平的政府,我們得到的分數是:合格18.2%,合格以上72.5%,有90%以上的高分,不合格率僅為9.3%,說明香港人很認同制度的公平性。良好法制、保障個人自由和財產,不合格率9.1%,合格21.3%,合格以上69.6%。香港在發展經濟和創造就業方面一直做得很好,不合格16.8%,合格27.4%,合格以上55.8%。促進競爭防止壟斷不合格31.0%,合格30%,合格以上38%,但到了今年就出現了變化,不合格率為57.9%,出現很大的改變。可見,在廉潔和公平政府、法制、個人自由和財產保障方面,香港都做得很好,只有在促進競爭防止壟斷上漸漸變差了。
香港制度的根基其實很不錯,唯一做得不足夠的是市場競爭。現在的市場環境對中小企業不公平,因為在過去20、30年,香港本地財團的體積越來越大,對中小企業造成很大影響,例如超市將路邊的士多差不多趕盡殺絕,有些國家有法例限制超市壟斷的程度,以保障其他小商店的營商環境,不過香港現時只是討論競爭法,還沒有談到壟斷法,就已經招來商界很多反對聲音。
香港的底子其實很厚實的,所以不需要將很多事情重頭再來。假設梁振英上台,他的政策最重要是保障營商環境公平和公正。假設他做的事情都是為了舒緩市民的不滿和怨言,例如是最近公佈的打擊一手樓銷售手法措施,我就覺得是應該做的。十幾年前我們買樓,每層樓都清清楚楚有定價。現在,賣樓的人會在晚上12點多叫你去買樓,感覺就像是設局一樣;亦有售樓的地方利用鏡子造成錯覺,使樓面面積顯得大一些,這些手法都讓市民覺得很不公平。這些措施不是為了打擊某些集團,而是要保障香港公平營商和買賣的環境,是為了要撥亂反正,保障消費者。我不覺得這些措施是針對任何集團,而是要依法辦事。香港市場的規則本來就是要公平、透明、公開,本著這個原則,我覺得問題不大,市民亦一定會支持。而市民支持的事情,就一定要做下去。如果市民不支持,但是你一定要去打擊財團,令財團撤資,最後當然會造成政治風暴。所以,無論最後誰上台,這都是很重要的問題。下屆政府鐵定要在這方面下一些功夫,問題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做。到底是先用一兩年慢慢看清楚形勢才開始做呢?還是一開始已經做呢?兩個判斷各有風險和優勢,最終都要視乎下屆政府本身的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