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商踢爆醫院內部利益鏈
一位藥商向記者透露,拋開藥品招標前後的貓膩不算,“藥廠就算中標,醫院也不一定就會採購你的藥,因為中標企業一般同時會有幾十家,醫院選擇餘地很大。所以得活動,前後得過多道關口,少一關都不行。”
這位藥商眼裡的醫院內部利益鏈條由此展開:
首先要向醫院的主管領導示好,確保自己能在幾十家中標企業中“脫穎而出”,為進入醫院藥事會的討論,藥廠要付出5000-2萬元不等的費用;為確保藥品進入醫院,還要讓相關科室主任拿到好處;給醫院藥劑科主任至少5000元回扣,因其有進貨量控制權;處方醫生的好處絕不能忘,因為開什麼藥,開多開少,權在他手裡;然後是藥房的藥劑師、統計員甚至是會計等等。“醫院是片江湖,水很深,是江湖就有規矩,就有三山五岳,八大門派,七十二洞,三十六堂口,還有好多大小碼頭,你藥品想進來,就得逐個去拜,去交買路錢。”這位藥商說,這些買路錢最後都會攤進成本,由消費者買單。
醫藥分離截斷腐敗源頭
一位長期從事醫療腐敗案件調查研究的律師告訴記者,深圳被查處的這批醫療系統腐敗分子,栽在醫療設備、藥品等的採購上,恰恰暴露了我們醫藥品流通系統的混亂和設置上的重大缺陷。
“進入醫院的藥品雖然都集中招標採購,但對中標的藥品,醫院在使用上有最終選擇權,這好像是為醫院收回扣搞腐敗量身定做的一樣。”這位律師表示,選擇權注定了醫院相關人員成為藥商的公關目標,而利益最大化的本能,又決定了醫院和醫生們對高價藥的鐘愛。
於是就出現了高價藥銷售得很好,低價中標藥卻無人問津。一些臨床普藥品種,由於價格低、差價小,醫院不用或者少用,藥廠就不生產,銷售企業也不經營,從而退出了市場,使老百姓買不到也用不上低價藥。藥品價格虛高,看病貴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同時也為行賄者提供了資金來源,成為誘發賄賂型職務犯罪的外部原因。
“如果說這些都是以前醫改失敗的後遺症,那麼應該從未來新醫改中尋求治本之道。”
這位律師提出,當前應該首先改變“以藥養醫”的局面,實行醫藥分離:一是藥房的所有權、經營權和管理權與醫院分離,醫院和藥房的銷售利益沒有任何關係,利用市場機制和供求規律消除行業壟斷,從而斬斷腐敗利益鏈,同時使消費者獲得更多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二是呼籲政府責任回歸,要把公益性醫院和盈利性醫院區分開來,是公益的,你政府該管的要管起來,該投入的要投入,這是政府無法回避的責任和義務;
三要考慮管辦分離,衛生部門是政府機構,既要管醫院還要辦醫院,就會產生許多跟腐敗相關的問題,改變這種格局其實也是斬斷腐敗利益鏈的問題。
這位律師表示,醫療腐敗林林總總,其“原罪”就是此前失敗的醫改。“不認清這一點,任何反腐風暴都只是治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