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供給結構,工業轉型取得積極進展
“供給結構調整的著力點是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范劍平指出,近年來,我國在加強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推進企業兼並重組、節能減排淘汰落後、區域協調發展,以及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統計顯示,2011年,前10家鋼鐵、汽車企業產業集中度分別上升到49.2%和87%。“十一五”期間,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6%,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6.7%,工業化學需氧量及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下降17%和15%;累計淘汰落後煉鐵產能1.2億噸、煉鋼產能7200萬噸、水泥產能3.5億噸、焦炭1.07億噸、造紙1070萬噸,占全部落後產能的50%左右。“十一五”期間,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了5.8個百分點。
2010年以來,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相關部門扎實抓好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7個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工作。“十一五”期間,利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技術改造等專項資金渠道,工信部先後實施了11項重大工程,僅2011年安排資金近140億元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今年以來,工信部牽頭編制的13個涉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細分領域專項規劃已發布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