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總結說,未來10年內,中國有望在印度洋地區最終形成以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緬甸為核心的北印度洋補給線,以吉布提、也門、阿曼、肯尼亞、坦桑尼亞、莫桑比克為核心的西印度洋補給線,以塞舌爾、馬達加斯加為核心的中南印度洋補給線的三線遠洋戰略支撐點態勢,從而進一步提升我國有效承擔維護國際海上戰略通道安全、維護地區及世界穩定的大國責任和能力。
實際上,近年來,隨著中國海外貿易的拓展,隨著中國海外利益邊界的逐步延伸,“建立海外基地”的需求顯得日益必要和迫切,而無論是“海外基地”,還是“海外戰略支撐點”,只有叫法稱呼上的不同,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當然,肯定有一些國家、一些人將會抱著冷戰思維,對中國建立海外軍事基地/戰略支撐點提出質疑甚至攻擊,但只要中國堅持和平理念,努力提供國際公共安全產品,承擔起大國責任,這些基地/支撐點必將顯現出對於國際社會的積極效應,那些攻擊的理由就會不攻自破,反對的聲音也會逐漸減退。
一、中國面臨嚴峻的能源安全問題
近年來,中國能源結構正在進行重大調整,能源安全的形態正在發生質變。這給中國的政治、外交、軍事、科技和產業結構等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課題——如何保障中國能源安全。解決好這個問題,對於實現“中國和平發展”戰略和完成“十一五”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中國能源安全,主要面臨以下兩大挑戰:
結構性危機
第一,能源結構不合理,依然是以煤為主。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大國。在中國現有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煤占68%。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預測,2030年煤仍占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的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