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1日,嘉興市南湖區新豐鎮“養豬大村”竹林村一個垃圾站前竪起的警示牌上寫著:“嚴禁病死畜禽丟棄在道路邊”。 |
3月12日上午8點,嘉興市南湖區新豐鎮楊莊村66歲的孫玉英在地裡勞作。陽光明媚,但依舊掩蓋不住撲鼻而來的豬屎臭味,而遠處的河道邊還有被遺棄的死豬。
“20年了,養豬讓這裡富裕,但現在卻面臨環境污染問題。”孫玉英說。
此時,作為黃浦江死豬來源地之一——嘉興市南湖區新豐鎮正在遭遇著前所未有的震動。上海市農委開始與嘉興市政府多方溝通,落實死豬“回收無害化處理工作”。
3月12日,嘉興市政府工作會議上公開否認當地死豬源於瘟疫,也否認了所有病豬來源於嘉興,承認部分死豬或來自當地,但記者走訪發現,當地村、鎮幹部在對死亡生豬數量等方面的說法自相矛盾。
“小而散的養殖不斷增加,這是個頭痛的問題。”3月12日,嘉興市南湖區新豐鎮鎮長沈雲明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鎮年出欄生豬45萬頭。嘉興市裡政府的指導意見是,為了改善環境,每年減少存欄生豬14%。
但多位小養殖戶向記者直言,像他們這樣的散戶,政府無法監管,也無法嚴密管理,曾有死豬流向消費市場,而亂丟死豬的事情不知道還會不會發生。
大量死亡之謎
孫玉英說,上世紀80年代開始,附近的竹林村開始養豬,因向香港提供生豬而被稱為“臨港豬”。後來逐漸發展到新豐鎮其他幾個村莊,豬越養越多。本地村民基本家家養豬,多的幾百上千頭,但多數只養幾頭,幾十頭。
孫玉英表示,因為養豬的大量增加,所以每年都有病死豬,去年下半年至今,不知道何故,死豬的數量驟然增加。
“前幾日,駕車1公里就發現路上有40多頭死豬,這幾天因為媒體的報道,露天的死豬才少了許多。”新豐鎮上的一位中年村民告訴記者,天氣確實較冷,凍死了不少小豬,但不至於數量如此龐大,而未知的原因,需要畜牧局下結論,雖然有人懷疑是傳播瘟疫,但是無法確定,因為過去也經常死,所以誰也不好下結論。
而養豬最多、受災最嚴重的竹林村死豬數量更多。據3月5日《嘉興日報》題為“死豬處理,一個養殖大村之痛”的報道,該村死亡豬數量,1月1萬頭,2月8000頭,平均每天300頭。不過,竹林村村委書記胡文慶卻向記者表示,這個數據是假的,因為該村每年出欄數量11萬頭,存欄數量5萬頭。真實的生豬死亡率為3%。“如果死亡了幾萬頭,那就基本死了一大半了。”
3月12日下午,記者隨同政府工作人員採訪竹林村養豬戶,可是記者看到的一戶中型養豬場存欄為零,隨同人員表示因為豬價大跌,所以全部賣光了。竹林村一位田間的老婦人告訴記者,死豬,跌價,她現在越養越少。
沈雲明曾表示該鎮近段時間死豬數量不超過1萬頭,隨後改口稱1、2月死亡的豬的數量確實龐大,但不方便公布。
根據最新統計,上海已經出動打撈船233艘,共打撈的死豬5916頭。但沈雲明認為,該鎮每年向外運豬仔10萬頭。這些豬仔流向當地,也也流向平湖、嘉善等地,不能確定這些死豬源自該鎮,但不排除一些死豬確實源自這裡。
它們去了哪?
當地村民告訴記者,以前這裡死豬採取的方法就是直接掩埋,從來沒有用過焚燒,因為焚燒的成本極高,普通老百姓根本承擔不起。而且這裡屬於平原,有麥地和河湖,麥地是不允許亂扔豬的,村民圖省事,將大量死豬往河裡一扔了事,“不是說政府不收,而是因為這裡的散戶太多,政府根本無法管理”。“從2011年開始,我們針對死豬回收有一套嚴密的體系。”沈雲明表示,首先加大宣傳,通過短信、張貼文告,一改以往村民亂扔的習慣;每個村專設回收人員,只要村裡人打電話,就立即免費送至垃圾站,再通過垃圾站送至“無害處理池”。
其次,從2010年開始,該鎮設有112個無害化處理池,其中村裡建40個,養殖大戶(300頭以上)出錢建72個,這些池子每個5.5萬頭至6萬頭;將死豬扔進池子,加上藥物死豬需要一年才可分解。
“鎮裡準備投資7000萬建設死豬無害化處理中心,區裡撥款,有望今年下半年建成。”沈雲明說。
而記者跟隨竹林村黨委書記胡文慶發現,其中一處2011年建立的可裝40噸生豬的“無害化處理池”已經裝滿,而竹林村一村擁有7個池子,還在繼續建設中。
當地村民表示,該鎮曾有人收購死豬病豬,這些豬流向了肉製品廠。這一說法得到了沈雲明證實,他表示以前確有此事,但是從2010年起,加大了打擊力度。
但是農戶表示,這裡的豬並未全部建立檔案,死豬數量如果不上報,政府根本無法掌控。
無奈的養豬村
1470戶中906戶人養豬的竹林村,也是新豐鎮最大的養豬村,如今正準備收縮養殖。
胡文慶表示,快20年了,這裡的養豬模式依舊沒有改變。農民養母豬自產幼豬,根據自身經濟實力,一步步擴張。“但這裡的環境正在遭遇破壞。”胡文慶坦承,養豬發展了這裡,卻也讓這裡變得不適合居住。
此外,村民告訴記者,現在養毛豬每斤豬肉虧損1元左右,這樣低賤的豬價,更加降低了村民養豬的積極性。
在竹林村馬路上,安徽城市肉聯廠老板汪祖寶向記者表示,春節期間,毛豬收購價格在7.2元/斤左右,現在降低到了5.8元/斤。這裡的豬主要被安徽、浙江蕭山、江蘇無錫、蘇州等地的肉聯廠收購,上海來此收購生豬的很少。
“我們無法改變市場競爭以及價格波動。”沈雲明向記者表示,也無法與外界肉企形成長期合約,主要靠農戶自己對接市場。
目前,新豐鎮有9830戶農戶,從事生豬養殖的大概有7035戶。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2012年生豬存欄25萬頭,出欄45萬頭。如今這裡農民養豬與種田的收入比例各占一半。
“2010年之後,嘉興市出台了一個控制目標,每年保證生豬出欄量降低14%以上。”沈雲明表示,小而散的農戶養殖模式,嚴格限制了這裡的養豬業進一步發展。農民的收入雖然增加了,卻對環境破壞嚴重。
沈雲明介紹,新豐鎮出欄生豬萬頭以上的養豬企業只有五家,只有他們注册了公司,其他全部為散養,幾頭到幾百頭不等。
“因為土地政策,這裡無法實現集約化生豬養殖。”沈雲明表示,集約化養豬或能較好實現良好管理。但因為按照國家土地法,不可以隨意在土地上建豬欄。他們曾經設想撤掉小的養豬戶豬欄,改變為耕地,然後劃一塊土地集中養殖,但是這增加了農戶的成本,也因無法改變土地性質而擱淺。
“現在我們只允許拆豬欄,不允許建設豬欄。”沈雲明表示,這也是促進當地養殖業轉型的方法。(時間:3月13日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