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情報外包的人士表示,民間公司成為情報界永恒的一部分有很好的理由。並非每一項任務都需要一名全職的聯邦雇員來做。建設一個機密設施或新的數據庫是一個短期項目,沒有理由只為這個來招聘並培訓新的員工。從理論上來說,承包商的勞動力成本更低,因為政府無需在工作任務結束後繼續負擔人員工資,更不用操心他們的醫療保健或養老基金。對軍方而言,這通常是完成額外工作且不會違反人力上限規定的唯一辦法。而華盛頓功能紊亂的撥款機制使得這一情況雪上加霜,長期項目所需資金日益通過緊急補充性開支法案來撥款,由此引起的不確定性導致更難招到長久性的員工。
高級情報官員也透露,民間領域的承包商是技術革新方面的後備力量。當代的“Q博士實驗室”——詹姆斯.邦德故事中間諜產品的孵化器——就是矽穀,這裡的初創公司在開發可以識別海量原始數據形態與關聯的技術,還包括其他電腦科學方面的成就。在接受採訪時,博思艾倫副董事長麥康奈爾指出,該公司因招聘他這樣的前間諜而聞名,公司也從科技界大量招人。國家情報主任辦公室2008年的一份研究顯示,56%的情報承包商提供了政府情報人員並不具備的獨特技能。
“在擔任國家情報主任時,我絕對希望獲得民間領域的優勢、創意與行動力,”麥康奈爾說,“這是因為,如果跟不上技術發展的潮流,我就會落伍。全球最具革新能力、最有創意以及最占優勢的國家是美國,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自由市場的效率。”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羅奧圖的帕蘭提爾技術公司(PalantirTechnologies)等情報承包商甚至置身於商業科技樞紐,而不是設在從弗吉尼亞州雷斯頓延伸至馬里蘭州米德堡國安局總部的這80公里傳統情報機構區內。
即便如此,開支還是會失控制。據國家情報主任辦公室數據顯示,每年在一名承包商員工身上的投入通常為20.7萬美元,而同類政府雇員的開銷只有12.5萬美元,這裡面還包括了福利和養老基金。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國安局的開拓者(Trailblazer)項目。這原本是一項篩選並分析國安局每小時搜集的海量電話和網絡信息的先進項目,開拓者項目最初預算為2.8億美元,需要26個月來開發完成。博思艾倫等五家公司參與了這一項目。“在開拓者項目中,國安局在利用業內最佳技術與經驗來推進他們的任務。”博思艾倫副總裁馬蒂.希爾(MartyHill)在2002年的一份新聞稿中表示。當該項目在2006年被關停時,沒有達到任何目標,而且相關費用達到數十億美元。國安局檢察長的一份報告發現“承包商人員勞動力費用過高”,不過沒有點相關承包商的名。國安局多名聲討項目浪費的員工被開除,其中一位高管在與一名記者通氣後被依據《間諜法案》(EspionageAct)而起訴。(相關訴訟最終被撤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