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過去經濟的發展靠的是外向型貿易支撐,但外向型的經濟碰到高關稅、人為障礙的時候,台灣的出口會受限,會衰退。現在台灣貨品出口的力道已經逐漸減弱,未來要強化台灣的經濟發展,一定要靠服務業來重新注入新推動。服務業在台灣已佔台灣GDP的百分之七十多。現在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出口市場,也是最大的投資地區。在這個情況下,一定要先跟中國大陸簽這樣的協議。三年前所簽訂的ECFA只是兩岸經濟合作的框架,這框架裡面的東西,還要包括服務貿易和未來的貨品貿易來彌補。
這一次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坦白講,如果你就大陸開放的80項,台灣對大陸開放的64項,我們就WTO承諾開放的標準來看,其實大陸並沒有讓太多的利,而可以說是雙方按照WTO的架構規範,而又考量到台灣市場跟大陸市場兩者之間的市場規模、經濟體不對稱比例,所以有其他的考慮。
我這裡有一組數據,台灣的開放的64項裡面,有23項是低於WTO-,其中只有19項是WTO+,相同的是22項;在中國大陸對台灣開放的80項當中,超過WTO+只有20項,跟WTO相同的開放承諾有46項,剩下有14項,比起香港和大陸所簽訂的CEPA還好一些。因此,這一次兩岸服務貿易談判的結果,台灣沒有吃虧,大陸也沒有所謂的讓太多利,這對雙方來說是很公平的,這是我的評論。
台灣內部的疑慮 大多來自於誤解和不清楚協議內容
至於台灣內部現在有很大的疑慮,包含業者,是很自然的。我認為,歸納起來有三個很大的疑慮,主管機關,包含“陸委會”、“經濟部”一定立即去溝通與處理。
第一個必須澄清的疑慮是,服務業是開放資金,不是開放大陸勞工進來。現在台灣有很多行業,擔心的是會不會開放大陸的勞工,大陸的白領階級來台灣搶飯碗,影響台灣的就業市場,所以大家有高度的不安全感和疑慮。實際上,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因為服務貿易開放的只有資金,沒有開放人員,目前我們沒有開放任何大陸的勞工來到台灣,完全沒有。所以,這是我們要去做溝通和說明的地方,有很多的民眾不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