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9日電/今天合格不等於以後合格——訪國務院調水辦首任主任張基堯。
據南方週末報道,訪談全文如下:
直接匯入丹江口水庫的五條河流治理不容樂觀,污水入庫就直接污染了水源地。
一千四百多公里輸水幹線只要有一處漏水,萬里長堤就毀於一旦。
並不存在南水北調單獨的水價,不會出現通水後水價突然大漲。
在最初規劃階段,整個南水北調工程預計投資1240億,現在東中線一期工程恐怕要達到3000億。
南水北調辦主要職責是協調,最難的也是協調,只要一方不同意,這事就幹不成。
“我們將面臨著工程質量、水質、調度的檢驗。需要歷史來發‘合格證’,人民來發‘合格證’,自然規律來發‘合格證’。”
2013年9月25日,在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國務院調水辦),68歲的張基堯攤開雙手:“沒有什麼是不能說的,對人民群眾一切都如實報告。”
他是國務院調水辦第一任主任,2003年上任,7年後卸任,見證了這項跨世紀工程幾乎所有的關鍵時刻。
2013年10月是南水北調工程的歷史性時刻:東線一期工程全線即將試通水,中線源頭丹江口水庫正式蓄水。
這是一項幾乎與新中國同歲的跨世紀工程。它已年屆一甲子。這也是一項囊括諸多“世界第一”的水利工程:規模最大、調水距離最長、受益人口最多、技術難度無人出其右。
加上尚在論證的西線,我國水網將形成“四橫三縱”總體格局,緩解北方特別是京津冀地區的供水危機,讓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