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香港公營房屋政策回顧——社會穩定的基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7 15:06:49


 
  1997年香港回歸前,香港樓市屢創新高,一方面有民眾不斷在炒賣房地產中獲益,另一方面社會上出現置業難的聲音不絕於耳。香港回歸後,政府檢討“長遠建屋計劃”,提出每年興建85000個單位,10年內讓7成香港人置業,輪候公屋的平均時間由6.5年縮短至3年。初時,這一房屋政策受到普遍的民眾肯定。

  1998年,香港房屋委會推出“租者置其屋計劃”,讓公屋的租戶有機會以大幅折扣的價格,購買現居單位。後來,亞洲金融風暴衝擊了香港的經濟,香港的樓市大幅度下滑,輿論轉向指責“八萬五”的房屋政策,經歷多個經濟起伏的居屋被妖魔化。

  退讓逃避期

  2002年11月,政府宣布重新定位香港的房屋政策,停建居屋、終止“租者置其屋計劃”,也減少了興建公屋。可是,此舉並沒有為她帶來民意的支持度,反而,政府以房地產商馬首是瞻的形象不斷被強化,“官商勾結”和“地產霸權”,成為政府揮之不去的指控,令民怨不斷累積。

  2002年,政府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推出新的協助市民的置業貸款計劃,即“置業資助貸款計劃”,取代原由的“自置居所貸款計劃”和“首次置業貸款計劃”,其目的避免後兩者服務重疊和改善運作效率。置業貸款計劃於2004年被劃上休止符。

  在這一期間,有部門大型的公屋用地被改劃為興建私樓,如北角邨和山谷道邨,減少市區公屋的供應。公屋的興建量大幅度下降,最低一年是2006年只有4430個公屋單位落成,過去十年公屋落成量也只約有15000個單位①。政府雖然口頭上承諾保持平均輪候3年派第一次單位,但這是將非長者單身人士摒棄在外。實際上,輪候公屋一般申請者,通常要等3年以上才能獲派單位,成功入住的輪候時間更長。與此同時,香港的整體樓價不斷攀升,突破1997年的高位,香港居民只能千方百計地申請公屋,導致公屋輪候冊由最低時的7萬戶,上升至現時超過23萬個申請人及家庭。過去所有的提供房屋資助的計劃幾乎全終止,僅剩下公屋一項。數十年以來行之有效的置業階梯斷了。

  重新啟動期

  政府於2010年10月的施政報告內提出“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提出興建5000個中小型單位,作為回應市民的訴求。可是,還不能抑制民怨,措施被批評“遠水不能救近火”,各種面積的私人單位的價格屢創新高。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數據顯示,本港整體私人住宅指數2012年6月份為205.1點,較1997年10月樓價高峰期時的指數172.9點,高出18.62%。按單位面積劃分為的五個類別,全部均已破1997的樓價,其中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型單位,超過1997年高價18.40%;100平方米或以上的大單位,較1997年價高出29.94%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