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就是每個議題都要非常小心的因應。換句話說,不要讓人覺得民進黨就是“逢中必反”;第二是立場要一致,這就是要整合論述與框架。我一直認為,有長久研究蔡主席兩岸立場與看法的人,都知道她有個框架存在,對岸也應該肯定、並理解這樣的框架。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蔡主席是有受過嚴謹學理訓練的人,大概很難像一般傳統政治人物,今天講A、明天講B,然後A、B是矛盾的論述,這樣蔡自己都無法說服自己。至少我自己在與蔡主席開會討論過程當中,她不會講出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話。第二,蔡也對兩岸這一塊有自己長期以來的涉獵,她的框架是在,要她跳出框架去講創新的東西,這不太容易。這有好也有壞,好處是有其一致性,她既然說沒有九二共識,明天要她說她也說不出來。
如果蔡的框架是在的,那麼接下來要問的就是,蔡主席的框架與對岸的框架,有無任何的空間overlap?如果框架差一點點就有交疊,那能不能突破一點點、找到彼此都可以下台的檯階下?
最終,民進黨在兩岸之間的問題,回到剛剛蔡主席的公報。除了重新拾起社會對民進黨的信任之外,也要重新拾起對岸對民進黨的信任,如果沒有基本信任,講再多都沒有用。民進黨與對岸政治對話的基礎在什麼地方,我不知道。但是如果連這個基礎都不存在的話,講再多都是空話。所以,民進黨要重拾公民團體、台灣選民、美國、對岸的信任基礎,這些東西有時候就是行動多於論述。
行動這一塊,蔡英文的基金會好像有一些小小的進展,但是回到現實層面,蔡英文成為黨主席後,這些東西還在不在?基金會到對岸的交流與互動會不會變成白手套等等。換句話說,這才是真正觀察的指標。另一個是,從2012到現在為止,對岸的台辦系統或是重要領導,幾乎都沒有對蔡英文個人的批判,反而是對蘇主席有很多的批判。反過來說,那是蔡英文還未當主席的時候,當主席之後,一些重要的談話、立場與重要的主張,是不是會讓中共逼不得已做一些人身式的批判或定性的說法?
簡言之,對岸如何看待蔡英文擔任主席的言行,會不會給予定性?蔡英文當主席前的交流與互動,會不會在當主席後戛然而止、抑或是繼續?最重要的還是互信的基礎是否可以建立起來,都是觀察指標。這是我的想法與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