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367個廳局級腐敗官員:近半曾包二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06 09:42:26


 
  面對反腐高壓,許多官員的額外“福利”被取消,少數官員陷入“只要不出事,寧肯不做事”的消極思維。
 
  “應該適時改進官員尤其是‘一把手’的合法待遇。”仝志輝比喻說,監督相當於用“大棒”,而激勵相當於給“胡蘿蔔”。他分析認為,從長期來看,只強調監督而忽視激勵,會導致官員的事前逆向選擇行為,即會將一些能力較低的人選進公務員隊伍,還會導致官員事後的道德風險行為,即官員為了避免犯錯採取消極怠工、偷工減料、降低效率的官僚主義行為。
 
  為此,專家建議,監督和激勵,兩手都要抓。針對“一把手”的激勵問題,專家建議,實行現代“品位分等制”,要抑制腐敗,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體制中存在的高級別職位和低級別職位“含金量”和“穩定性”上的落差,以使“一把手”在一定程度上減弱升遷需求,而將更好地履行其權力應該完成的職責也作為其從政的動力之一。適當提高“一把手”的物質保障,包括推行官員實行休假制、推廣官邸制、提供合理的醫療保障、為官員的職業選擇提供更多機會等等。

  “一把手”被監督 

  公民要有更多監督形式 

  現下體制中,扮演監督者角色的紀委依然無法擺脫“最後的監督者”悖論。在兩名學者看來,要解決上述悖論,唯一的出路是逐步賦予公民更多監督權力。
 
  “如果全社會都將反腐敗的希望寄予紀委,必然加重紀委的工作責任,增加了紀委工作人員的風險。”聶輝華特別強調,一旦紀委系統發生腐敗,將會如同司法腐敗一樣,放大腐敗的後果,嚴重侵蝕社會公平和正義。
 
  “只有公民自己作為最後的監督者,才不會發生道德風險行為。”聶輝華特別建議加大媒體監督,特別是網絡監督。
 
  兩位學者指出,新媒體正成為主要的反腐倡廉事件的首次曝光媒介類型。最近幾年不少典型的腐敗案例都是通過媒體尤其是新媒體揭露的,根據有關報告,2010年至2012年,在新媒體上曝光的反腐案件分別為67件、58件和31件,3年合計156件,是傳統媒體的兩倍。
 
  “自上而下的行政監督在監督技術、資源調動和案件查處方面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但是這種監督畢竟是內部監督,終究會受制於有限的人力物力以及可能存在偏袒的劣勢。要有效治理‘一把手’腐敗,離不開公開的、廣泛的群眾監督,即自下而上的監督,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內部監督的不足。”聶輝華補充說,擴大群眾監督應該是未來反腐敗的方向。
 
  網絡反腐是把雙刃劍。“關鍵是如何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讓網絡反腐納入規範渠道。”聶輝華表示,儘管網絡反腐可能存在“誤傷”甚至侵犯公民隱私權的問題,但是考慮到當下比較嚴重的腐敗現狀,以及舉報者作為弱勢群體所面臨的舉報失敗後果,網絡反腐仍不失為一種正式反腐渠道的有益補充。
 
  “反腐沒有奇招異術或捷徑。”仝志輝坦言,要減少“一把手”的腐敗,限權是基礎,監督是關鍵,激勵是保障。除了加強媒體監督、提高法治水平,沒有更好的治愈腐敗頑疾的“良藥”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