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大中華胸襟何在?香港年輕人要敢跨過深圳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21 10:57:54


 
  這一段省港工人聯合抗英的歷史已經被人遺忘,被忽略的還有,港英政府派員到廣州要求工人返回香港復工,罷工委員會提出的條件之一,是香港立法局議員由普選產生。首先提出普選要求的,不是三十年前的民主派,而是九十年前的共產黨人。

  香港年輕人參與到內地政治的,從來沒有間斷過,抗日戰爭爆發,香港大學學生會發起,多間中學比如皇仁、庇理羅士、聖保祿等學生參加,成立學賑會,宣傳抗日,籌款並派員分四批到內地游擊區擔任救護傷兵工作。當時的英皇書院學生鍾明積極參與學賑會,後加入中共,解放後曾擔任廣州市副市長。

  一九六七年的反英抗暴事件,成因可能跟目前香港的佔中差不多,就是社會矛盾突出,工業開始起飛但工人權益保障跟不上,政府提供的福利未能照顧普羅大眾,反英是訴諸於民族情緒的表達,實質是抗議港英當局對市民的照顧不足,抗暴是對暴力鎮壓的反應,並非運動的初衷。這些都是香港社會的內部因素,但還有一條重要的外在因素是內地的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一個特點是亂,思想混亂,組織混亂。當時中共領導香港的組織,包括在北京和在香港的,都陷入混亂狀態,香港市民在某種程度是想參與到全國的“滾滾洪流”,與全國人民一道,改變國家民族的前途,這些做法目前都被完全否定,但當時他們的這個情懷值得好好研究。

  這種敘述還應該包括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五年後的那場運動,當時香港市民對於成為中國的特區應該是有一番憧憬的,這還包含著擺脫殖民地統治,翻身當家作主,成為香港的主人,成為真正的中國人。當時的學生無論在香港遊行或者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大部分人的目的是單純的,是為國家民族前途著想的。

  現今的香港年輕人,政治上不考慮中國本身及其在國際上的大局,經濟上不考慮內地急速發展所提供的機會,生活上不考慮跨過深圳河的大片腹地。香港普選行政長官,需要從國際格局、國家大局、政治經濟文化因素,以及從歷史觀出發考慮。香港歷史上的年輕人,過去有過大中華的胸襟與情懷,而今安在?

  在香港百多年的歷史當中,內地人到香港謀生,賺夠錢就回鄉娶妻生子,或者安享晚年,港人到內地做生意都是常態。中國之於香港的年輕人,並不陌生,香港人作為中國人,一點都不抽象。

  回歸後,誰在塑造香港年輕人的世界觀時,刻意把中國因素抹掉或者抹黑,他們應該好好反省。

  (來源:亞洲週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