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5日電/編者按:2014年,世界各國風雲變幻,國際形勢愈加複雜。在國際頂尖智庫眼裡,這一年全球局勢發生了哪些重大變化?有哪些值得高度關注的新問題?他們的研判與思考對中國有何借鑒意義?這一切,都可以在《全球思想版圖2014》一書中找到答案。在這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著中,匯聚了60家世界頂尖智庫過去一年中在國際政治、經貿金融、能源氣候、教育、科技、社會治理六大領域的重點研究成果,展現了國際智庫眼中的世界面貌與發展趨勢。
誠然,智庫研判的背後既有利益驅動也有世界觀的影響,因為立場、利益和世界觀的差異,各國智庫對世界局勢的判斷不盡相同。但,老子有言: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對中國智庫而言,以中國視角、中國立場去關注這些國際智庫的研究成果,並從中一窺他們的思路理念、研究途徑、成果影響,不失為壯大自身、快速發展的一個有益選擇。為此,本版特邀《全球思想版圖2014》執行主編沈國麟以圖書內容為基礎寫就本文,以饗讀者——
1.變動中的國際政治:演進與重構
全球政治內在秩序清晰呈現兩種趨勢:傳統行為體在危機中尋求突破,新興行為體在危機中推動秩序變革。冷戰結束以來的大國和平局面出現了鬆動,人類再次面臨地緣政治競爭的回歸和大國衝突的風險,大國在重要問題上有效合作的能力從根本上決定著國際秩序的總體走向。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重量級報告《國際秩序的現狀》概括了當前國際秩序的基本特點:全球經濟秩序挺過了危機,但斷層已然存在;西方國際貿易停滯而其他地區崛起;武力使用與戰爭出現新規則等等。布魯金斯學會中國問題專家李凱如認為:作為傳統霸權國的美國與作為新興大國的中國是塑造21世紀全球秩序的決定性因素。美國政府應該調整再平衡戰略,改善中美關係,允許中國軍隊參與美國組織的軍事演習並借此提升中美兩軍關係。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所認為:兩國建立更為合作、穩定的戰略關係,更有利於雙方共同應對全球經濟、政治、安全和環境等挑戰。
在全球治理的某些方面,中國是體系維護者;在其他某些領域,中國又在尋求改變現狀,建立非西方的機制。但中國同樣面臨自身的諸多問題。布魯金斯學會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指出,很多人將注意力投入到中國經濟和國際影響力的快速增長方面,但忽視了另外兩個方面:國內問題和外部戰爭。美國前駐華大使、威爾遜中心著名學者芮效儉強調,中國人口的快速老齡化、經濟增速的放緩以及中等收入陷阱令中國未來的發展面臨著諸多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