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的演變、實質與惡果、困局
這麼多年來,很多人一直認為,“空心蔡”對“九二共識”的態度、立場從沒有改變。這種結論與事實還是有點相悖。實事求是地講,蔡英文對“九二共識”的認知與立場,是有時清晰,有時又模糊的“微妙變化”,只要順藤摸瓜就有跡可循:2008年,蔡英文高分貝指責ECFA為“傾中賣台”、“喪權辱國”,反對兩岸經貿交流法制化;2012年“大選”,在全面公開抗拒“九二共識”的論述架構下,蔡英文的主張是,“根本沒有九二共識”,哪來“如何接受九二共識”?但是,到了此次習近平在全國“兩會”聯組會上提出“四個堅定不移論”後,蔡英文已悄悄被迫輕描淡寫地改口稱,不必以“九二共識”將兩岸關係“標籤化”。這句輕輕吐出的話,外媒認為非同小可,畢竟蔡英文終於承認了“九二共識”的存在,不再視“九二共識”為無物。面對大陸明確設限,蔡英文不能再說“根本沒有九二共識”,因此舉實屬掩耳盜鈴,但擅長政治精算的蔡英文在沙盤推演2016“大選”魔盤後,卻得出的是背道而馳的結論:面對綠營普遍認為接受“九二共識”絕對是“傾中”,若真的走出這一步,那對她的選情才是真正的“地動山搖”。為此琢磨良久,終於悟出了最管用、最務實的“應對之策”,即對“九二共識”採取蔡氏“三不主義”:不承認、不否認、不討論。不論外界如何解讀皆不回應,她只認定此時“無聲”絕對勝過“有聲”。
瞭解清楚蔡英文極力迴避“九二共識”的戰術由來與演變,再來解剖迴避背後真正實質就不難了。迴避就是不正視,就是繞圈圈。審視世上面對重要、敏感問題的各種迴避,一分為二可歸結為兩種:一種狀況是直面社會主體意見,不附合眾意採取迴避;另一種狀況則是與此恰恰相反。由“兩分法”來對應、檢驗2016台灣“大選”,主流民意、國民黨、大台商對“九二共識”點贊的目的在於希望兩岸和平穩定、台灣經濟發展;而急切試圖“鹹魚翻身”、“登基上位”的蔡英文卻一味曖昧、迴避,其想反對又不便反對的“台獨”的陰暗心理也就昭然若揭了。選舉中迴避是十足的機會主義,只要能夠過關,先低調容忍,而一旦當選,台灣就是我的天下,有權即有一切,那時的“蔡氏企圖心”便可隨心所欲,為所欲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