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18世紀,歐洲王朝體系解體,世界殖民體系形成;19世紀,東方朝貢體系崩潰的同時世界市場體系形成。每100年都有體系的大變化,都有前100年沒有的重大特征,但是每次變化都是歐洲秩序在世界範圍內變成更廣大的國際秩序,是“西方中心”秩序而不是世界秩序。從人類發展的進程來看,西方中心的國際秩序是一種歷史的進步,它把國際關係納入一定的框架中,以相對穩定的規則和機制加以治理。今後的世界秩序和全球秩序將包含這個國際秩序的大部分合理因素。但是這個秩序的根本缺陷在於排斥了占人類多數的非西方國家。隨著世界財富和權力從西方向非西方不斷轉移、治理主體從大國不斷向其他行為體擴散,19—20世紀國際秩序的排他性和不合理性就暴露出來了。中國就一直被排斥於這個秩序之外。在西方秩序之前,中國曾經是東方朝貢體系的中心,它被西方的炮艦和鴉片拉入西方秩序之中,而且一直處於邊緣地位。西方在骨子裡一直不認可中國是其秩序的“合法”成員,中國也曾長期不認可西方秩序的“合法性”。這是西方秩序與中國之間與生俱來的相互排斥性。這種排斥性只是在最近30多年裡有了重大變化,但是並沒有完全消除。這可能是西方把中國崛起看作挑戰國際秩序的深層次原因。
20世紀國際秩序是戰爭與革命的交替
再看20世紀的國際秩序,是由戰爭和革命兩大要素決定體系和秩序的大致走向。一是由盟國集團和勢力範圍支撐的秩序。整個20世紀貫穿著集團對抗,如同盟-協約、軸心-同盟、北約-華約等兩大集團,其結果就是分割勢力範圍,最終是以戰爭或冷戰形式來決定勝負。工業巨頭是大國實力的象徵,如福特、杜邦、卡內基、三菱、克魯伯等大工業公司是大國力量的核心,他們決定著國際體系的力量對比和權
力轉移,工業力量是軍事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基礎。另一面是不斷改變西方主導秩序的革命要素,包括一系列社會主義革命如十月革命、中國革命、古巴革命;更多的是民族解放革命,湧現出一大批民族獨立運動領袖,如甘地、基馬爾、納賽爾、蘇加諾、曼德拉等。這兩種革命浪潮結合顛覆了一系列國際體系,如凡爾賽體系、雅爾塔體系、殖民體系等。秩序和反秩序的兩種力量較量貫穿於20世紀,他們分別由西方統治力量和非西方革命力量所代表。這就是至今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仍然把秩序等同於西方、失序等同於非西方的概念由來,而馬克思主義國際體系理論也把西方等同於戰爭力量、把非西方等同於革命力量的概念由來。這兩種概念一旦固化並用於觀察21世紀國際秩序,就會忽視許多新的變化:西方不再是秩序的完整代表,而是戰爭和“革命”的重要發動者;非西方也分化為秩序維護者和秩序顛覆者兩大類型,“革命”已不是新興大國追求的秩序目標。
構成21世紀世界秩序的新要素
21世紀世界秩序的要素構成與20世紀國際秩序有著很大的、甚至根本的差別。我們可以形象簡單地用數字來概括為八大要素。首先是核心概念的變化,即從革命與戰爭轉變為全球化與全球治理,這對關係是21世紀秩序的核心。其次是兩種安全威脅,20世紀的安全威脅主要來自國家之間的相互威脅,21世紀的安全威脅既來自國家行為體的傳統安全威脅,又有來自非國家行為體構成的非傳統安全威脅,而且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之間交叉互動成為國際安全的主要形式。如何應對兩類安全威脅來源,就是21世紀全球安全治理的主題。其三是三種行為體互動,即國家行為體、國際組織行為體、非國家行為體。三個行為體既是全球治理的主體,也是全球治理的對象,由此構成世界秩序的三位一體。其四是四個治理層面,全球治理、地區治理、國家治理、社區治理,這四層治理並不是上一層必定治理下一層,每一層可以相對獨立,也可以跨越治理和交叉治理。這是21世紀治理結構扁平化的體現。其五是五個新疆域,又稱“全球公域”,包括網絡、外層空間、南北極、深海、月球。這些領域在20世紀尚未成為人類生存的主要空間,但是隨著技術突破和人類的能力發展,全球公域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戰略空間。誰掌握全球公域,誰就控制全球秩序;否則在全球秩序中就沒有發言權。其六是六種戰略資源,分別是金融、技術、人才、信息、水、自然資源。隨著氣候變化和人口增長,水成為21世紀的最重要戰略資源之一。中國是亞洲大河的主要來源,青藏高原是亞洲的“水塔”,青藏高原的地緣戰略意義在21世紀世界秩序中凸顯出來。石油、天然氣曾經是影響20世紀世界秩序的重要戰略資源,但是到2030年以後油氣資源將大幅度下降。而清潔能源和電子產品的重要原料如稀土、石墨、鋰等礦產將取代油氣成為第一戰略資源,圍繞這些資源展開的競爭將深刻影響秩序的和平穩定。其七是七個虛擬空間,隨著全球網絡技術的發展,貨幣、政府、商品、文化、社區、家庭、戰爭等20世紀的實體存在都可以轉化為21世紀的虛擬存在,世界秩序將由實體和虛擬兩大部分組成。其八是八大地緣板塊,20世紀的地緣區域重組為21世紀新的區域板塊。主要是西太平洋板塊、環印度洋板塊、環北冰洋板塊,歐亞大陸腹地板塊、環地中海板塊、撒哈拉以南板塊、東太平洋—美洲板塊、南太平洋—南極板塊。這些板塊基本上是海陸結合,打破舊的大洲體系和次區域概念(如東亞、西歐等),而且覆蓋地球的全部表面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