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失的紅包陣地
時間回溯。2015年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微信無疑是主角,微信紅包功不可沒。2014年,作為一款內部測試產品,紅包在最初並沒有被寄予厚望。廣東人在過年有這樣的傳統,新年開工的第一天,員工會向長輩和領導們討要紅包,俗稱“逗利是”,騰訊嘗試將這樣的形式搬到線上變成一個產品。為了增加樂趣,一個最大200元的紅包發放出去可被多人分享,而所得的金額全憑運氣。
沒有人想到,微信紅包變成了一種社會效應。一個個紅包病毒式地傳播開,意外地激活了微信的金融能量。為了參與遊戲,用戶需要在微信中捆綁銀行卡,因此在極短的時間內,微信綁卡數迅速上升,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將觸角伸向了支付寶花了十一年建立起來的移動支付版圖。
微信發起的,是一場在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口中所謂的“偷襲珍珠港”。在此之前,支付寶憑借阿里巴巴電商平台的巨大交易量,在第三方支付市場獨領風騷,早在2008年的2G時代,支付寶便實現了手機支付。2012年,支付寶上線二維碼收款業務,這是支付寶從PC端走向移動端,線上走向線下的布局。彼時,微信的支付業務尚未出現。可以說直到這一刻,支付寶始終是一個領軍者。
整個2013年是支付寶焦灼的一年。尋找線下的支付場景並不是一件順暢的事情。從推廣支付寶自己的POS機,到聯手銀泰推出聲波支付,培育用戶習慣和市場並不簡單。2013年8月,微信支付橫空出世。起初,這個新生兒對於支付寶,並不算什麼,然而5個月後的它卻用小小的“紅包”露出了牙齒。
事實上,在紅包大戰上,當年的支付寶並不是沒有機會。
2014年初,幾乎與微信同步,支付寶同樣想到並推出了“紅包”的產品。“在最開始的時候,支付寶的紅包是一對一的討紅包、發紅包。”陳亮告訴無界新聞記者,儘管支付寶跟上了節奏,但時至今日再回想那一年,基本上沒什麼人會記得支付寶紅包,甚至很多人以為支付寶當年沒有做過“紅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