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換一個角度看,國民黨此次敗得太慘,而且在首投族方面幾乎是全軍盡沒。假設宋楚瑜還是拿只佔2.8%的幾十萬票,同時深藍都出來投票,國民黨還是會輸。因此,這第三個群體的動向是這次選舉給兩岸關係提出的新課題,(其實從“太陽花”學運就開始了),這股力量雖然不是全都因為對大陸不滿才投票給民進黨,但其中“天然獨”的成分無疑極大地左右了其投票傾向,這種比民進黨還激進和民粹的“天然獨”給兩岸關係造成的衝擊也是我們必須正視和重視的。
大陸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應對台灣那些要“和平發展”卻不要“一中”的訴求。島內挑戰“一中”的群體長期存在,以民進黨為正式代表。過去他們不代表主流民意,這也是大陸過去以主流民意作為批評民進黨的論據之一。直到2014年底的“九合一”選舉,才有更多的聲音認為選票板塊“綠大於藍”。
在這次選舉中,新的歷史轉變產生了,這種歷史轉變可以從以下三組數字看出:
第一,民進黨在“總統”選舉中獲得56%;其次,政黨投票中民進黨一個黨獲得44%、時代力量獲得6.1%,綠隊的兩個黨加起來達到50.1%,已經過半數了;相對國民黨、親民黨、新黨加總才37%,與綠營差13%;第三,“立委”席位,民進黨的68席再加上時代力量的5席,總共73席,距一黨“修憲”只差三票。
這三個數據對民進黨來說都是歷史首次,它們足可證明民進黨得到了主流民意支持。所以蔡英文現在一講兩岸關係就提出要遵循三點:第一,“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第二,既有談判基礎;第三,民意。
現在還有評論認為台灣民意是贊成兩岸關係發展的,這沒錯但只說了一面,另外一面則是台灣內部把贊成和平發展與贊成“一中”分別處理。大陸認為“一中”是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和法理基礎,但越來越多的台灣人認為在“事實兩國”甚至“法理兩國”的基礎上仍然能夠和平發展。因此,台灣民眾在這次選舉中將持以上主張的政治人物推上了舞台。
台灣的多數民意既贊成和平發展,又支持“事實兩國”,反對馬英九支持“法理一中”,而且反對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在首投族群體中。這種民意也對國民黨形成巨大壓力,國民黨在選戰的關鍵時刻演出“換柱”的鬧劇,朱立倫批評洪秀柱的大陸政策與黨中央不符,乃至選後國民黨內有人主張棄用“中國國民黨”的“中國”兩字,這些背後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黨內有人快頂不住民意的壓力了,希望以“淡化一中”乃至“告別一中”以討好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