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專家們都認可不利氣象條件的加碼作用,但也都眾口一詞地表示,霾的根源,一定是較高的污染排放。
柴發合說,分析近幾次重污染過程北京空氣中的污染物可以看出,硝酸鹽、硫酸鹽、有機碳(OC)、元素碳(EC)濃度占比都較高,說明北京市PM2.5濃度受本地及周邊的機動車和工業燃煤排放,以及氮氧化物等二次轉化影響顯著。
誰是污染的罪魁禍首
不少老百姓都有這樣的體會,往往昨天或前天還是藍天白雲,可僅僅在一兩天內,老天就變臉了,有的時候早上還有藍天,到了下午就霾得遮天蔽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監測數據也能反映老百姓的直觀感受。以北京10月17日起發生的這次重污染過程為例,監測數據顯示,18日中午開始,空氣中的顆粒物濃度出現持續上升,至18時PM2.5小時濃度達到重度污染水平,截至19日12時,已經有6個監測站點達到嚴重污染級別,且還在呈加重趨勢。
也就是說,24小時的時間內,污染就跨越到了嚴重的級別。
柴發合解釋說,這次重污染形成主要是因為,北京市的PM2.5濃度從18日9時開始快速升高,由於17~18日相對濕度一直在80%左右,持續的高濕氣象條件顯著提高了顆粒物二次轉化速率,所以很快形成了重污染過程。
事實上,每一次重污染突然爆發的原因都不盡相同。王自發觀察到的是,氣流學說的影響。比如,本來北京就已經遭遇不利氣象條件,本地機動車的污染物開始累積形成污染團,這時候,南邊又過來一個氣流,正好把南邊的一個污染氣團送到北京上空,這樣外來的污染氣團加上北京的累積污染,形成了污染叠加,最終表現出較高的污染濃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