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規劃,明確運行機制——新華社建立起包括多層次溝通機制、課題督辦機制、選題策劃和碰頭會商機制與選題報送機制等在內的智庫工作機制﹔華中科技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院實行“自我發展(虛體)和學校指導(實體)”相結合的組織體系﹔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創立決策咨詢課題隨機立項機制,對推動教研咨一體化發展效果明顯。
資金籌措、管理及使用機制多點突破
統觀全年,在經費籌措及使用方面突破較大的是國家高端智庫和社會智庫。
首批高端智庫試點單位按照“穩定支持、遵循規律、績效導向、專款專用”原則,探索建立經費管理機制——軍事科學院從原科研經費渠道劃撥近500萬元作為智庫配套經費,並將專項經費主要投入項目研究和成果獎勵﹔上海社會科學院試水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經費保障機制,智庫建設基金會爭取到社會更大支持﹔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設立智庫基金制,初期吸納社會捐助一億元。
社會智庫本身就有經費來源廣泛、使用較為靈活的機制優勢。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以咨政研究為主,兼顧社會服務,在數十年建設中形成了“以咨詢收入支撐智庫發展”的特色制度﹔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逐漸實現資金來源多元化,目前運營經費主要來自政府研究課題收入、出版物收入、活動收入、社會贊助、理事捐贈等多種渠道。
人才管理、培育、激勵機制逐步破冰
廣開門路選聘人才——中國基礎教育質量檢測協同創新中心基於養事不養人原則按需設崗,已建立事業編制、合同制並軌管理的6級管理體系﹔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大量吸收國內外國際法專家參與智庫工作,按照“專兼結合、分類聘用、自主選擇”的原則選用人才。
多措並舉提升人才——浙江師范大學發揮高校智庫“孕才”優勢,依托非洲研究智庫積極開展“非洲學”人才培養實踐創新與理論探索,建構起完整的人才培養平台﹔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開辟了與國家能源局的人才“旋轉門”,國家能源局選派干部赴研究院掛職,研究院選派專家到能源局參與能源規劃和改革方案編制﹔民生銀行研究院承擔了民生銀行博士后工作站管理職能,通過博士后的培養與使用提升智庫研究力量。
真招實策激勵人才——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研究人員評職稱不受名額限制,成為全校“人才特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2016年進行了人事管理制度、人才培養模式等改革,制定了科學系統的績效指標體系和切實可行的業績激勵機制﹔中國(上海)自貿區供應鏈研究院通過分類評估、考核、激勵,完善研究基地“特區”績效評價體系。
傳播轉化、國際交流機制穩步推進
在傳播轉化機制方面,越來越多智庫“內外兼修”,一手加強自媒體、自辦刊物的營運與推廣,一手強化與大眾傳媒的緊密合作。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擁有多個國際化傳播平台,並在多家媒體開設專欄﹔江蘇沿海發展智庫充分利用一心(江蘇沿海開發信息中心)、一網(江蘇沿海開發網站)、一刊(沿海發展研究)、一報(江蘇沿海開發信息快報)、一號(沿海發展微信公眾號)為江蘇沿海開發提供信息服務﹔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開辦中英文網站、微博微信等宣傳平台,與數百家媒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往來關係。
對內提升公眾影響力,對外拓展交流合作渠道。中俄蒙合作研究院初步與俄羅斯、蒙古國智庫建立起以“一聯盟、一論壇”為紐帶的智庫交流機制﹔中國社會科學院組建中國—中東歐國家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制度化整合中國國內和中東歐16國智庫的優勢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