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現實看,朝核已基本成形,朝鮮對核武已經“食髓知味” 般,覺得其須臾不可缺。國際社會要刻不容緩的、和平的解決朝核的時機,恐已大半錯過;從朝鮮擁核態度的現狀看,國際社會實際上恐已難有良方能短時奏效,使朝核問題獲較大進展乃至使其迎刃解。
或可以說,“朝核”現在已經是塊“硬骨頭”。
如果是這樣,究竟該怎樣“消化”這塊硬骨頭?
這裡想到,人們在生活中是怎樣面對硬骨頭的。——其實,人是啃不動硬骨頭的。但,還是有幾種吃下骨頭并消化的選擇:一是,將骨頭用工具細細磨成骨粉,吃下去消化;二是,把骨頭慢慢熬湯到骨疏,然後就能將其嚼成細末,下咽消化。不過這都要:不急,堅持。如果只想快,砸碎骨頭,就是把硬骨頭砸成碎渣,也難下咽 ,并可能劃傷食道,還是消化不了,將會得不償失。如果是這樣,現在我們對朝核的為今之計和長遠之計,恐怕都是應該全面細致綜合考量的。
這為今之計,或應為:盡最大努力(含必要的配合性制裁)促朝核問題停、緩、和,即雙暫停,并形成緩和局面,共釀和平氣氛;同時以最堅決的態度和行動,力阻有方要以先發制人方式“以戰銷核”,而促“冷處理”乃至逐步接近并終實現棄核。
至於長久之計,即:還不能、或沒好辦法動武而確保損失較小時,只能從長計議,則是考慮——或可在保持和不斷增大“外壓”促其改變的同時,爭取增加“內因”、內壓而漸進解朝核。毛澤東在《矛盾論》中所言,對今天我們解朝核危機是有深刻指導意義的,他指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雞蛋因得適當的溫度而變化為雞子,但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為雞子,因為二者的根據是不同的。”人們應該看到,在今天的朝核問題上,外因只是雞蛋變化的“溫度”,“但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為雞子”,外因需要通過內因來發揮作用。
有人會說,朝核問題已經不能等,再等朝鮮就實現核導并小型化、實戰化了 !此言或許有其道理,但是“不等”,恐怕也不能輕易動手就打——因為武力解決的成本,各方都無法承受。再說,朝鮮只在實驗核導,雖然也在高喊要用,但實際恐怕也未必就能先主動使用(因其根本目的還是自保,首先主動打擊別人必遭毀滅性回擊,這也是他不會輕易冒大不韙會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