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正值花樣年華的空姐深夜乘坐某網約車平台的專車遇害 |
中評社北京5月14日電/網評:網約車安全性監管為何出現真空?
來源:中國網 作者:范永茂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近日,一個正值花樣年華的空姐深夜乘坐某網約車平台的專車遇害的新聞和評論刷爆了朋友圈。網友們幾乎一邊倒質疑平台企業,紛紛吐槽拿出截圖證明一些網約車司機如何互評乘客,把部分乘客特別是女性乘客的個人特征暴露無遺,給乘客帶來極大安全隱患,以至於有的網友激烈地批評網約車平台快成了約炮神器。
有研究發現,在國外網約車出現後,人們使用打車軟件出行相比傳統出租車,犯罪率是有明顯下降。但為什麼在中國,網約車的安全性監管卻出現了這麼明顯的真空地帶?
在網約車監管領域,參與到此類政策的主體很多——有中央政府及其相關部委,有地方政府,有網約車平台企業,有司機,還有廣大市民乘客和研究專家、第三方機構等,他們組成了涉及到網約車監管的不同政策網絡。
今天的悲劇再次告訴我們,安全性問題長期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直接原因是相關主體或政策網絡存在著表意途徑缺失。比如,在網約車監管政策過程中,各類研究機構、境內外NGO組織、專家學者及業內人士等組成的專業網絡行動者,雖通過媒體等方式發表研究結果與政策建議,卻基本停留在“告知大眾”的層面,未能有效反映至政府決策的網絡,從而未能產生對政策制定和實施的實質性影響。
而由市民乘客、網友組成的議題網絡表意途徑缺失的問題則更為嚴重。網約車與出租車的市場競爭造成乘客出行體驗的大幅下降,但其穩定市場秩序、謀求更高出行體驗和安全性的訴求最終仍是通過媒體平台間接表達,對政策共同體和府際網絡的影響微乎其微。
造成這樣的監管真空和困境是因為網約車的安全監管政策領域內存在著幾大矛盾:
首先,政府與網約車企業存在矛盾。
在“互聯網+”政策的背景下,網約車模式作為一種創新業態,能滿足大眾需求,與政府現階段的利益訴求相符,因此2016年出台的監管新政中明確提出網約車合法化。但是,傳統出租車作為大眾出行和公共交通的一部分,有公共性的一面,而網約車的出現搶占了傳統出租車的市場,甚至導致出租車公司虧損嚴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常的市場秩序,政府應承擔起對其進行管制的責任。網約車新政對網約車平台許可條件、勞動合同管理、平台性質等都內容都做了明確的說明就是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