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調整優化新型城鎮化空間布局
http://www.CRNTT.com   2019-12-06 08:37:16


 
  加快構建多元、開放、高效、優質的新型城鎮化空間布局

  文章指出,“十四五”時期,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提高城鎮化質量為導向,優化空間布局結構,提高空間配置效率,改善空間功能品質,增強空間治理能力,支撐重大區域戰略實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空間需求,不斷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塑造多元、開放、高效、優質的新型城鎮化空間布局。為此,要把握好幾個原則:

  有序集聚、有機疏解。科學認識當前人口流動模式複雜多元的特征,把握人口向都市圈地區集聚、都市圈功能向中心城市郊區及外圍疏解的內在規律,準確判斷農村地區人口減少、部分城市收縮的趨勢,順勢而為、合理施策,促進城市人口和功能有效集聚、有序收縮、有機疏解。

  形態多樣、尺度多元。不同地區城鎮化基礎條件和階段差異明顯,城鎮化空間發展需求和重點不同,要樹立“全尺度”思維,政策重點既要指向城市群、都市圈等宏觀尺度,也要覆蓋科創走廊、發展軸帶等中觀尺度,以及新城新區、園區社區、特色小鎮等微觀尺度,加快完善適應多類型城鎮化空間形態的治理體系。

  增量管控、存量更新。適應城鎮化發展從規模擴張向存量更新轉變的趨勢,堅持完善增量管控政策與構建存量更新政策並重,既要嚴格執行面向增量的管控舉措,強化“三區三線”空間管控監督評估,又要加強面向存量的土地制度創新,形成支持城市更新、提質增效的制度性通道。

  科技引領、智慧包容。伴隨無人駕駛、遠程醫療、量子通信、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加速應用和快速迭代,將深刻改變城鎮運行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數字城市、未來社區、智能建築不斷湧現,人們的職住形態複雜多樣,由於技術創新導致城鎮空間發生實質性變革的可能性顯著提高,急需建立以科技為引領,多元開放、韌性包容的城鎮化建設和治理體系。

  明確中國新型城鎮化空間布局調整優化的總體思路

  文章認為,總體來看,“十四五”時期中國新型城鎮化空間布局調整優化可從以下幾方面確定思路:

  穩規模:保持城鎮化平穩放緩。因城施策,進一步推進非戶籍人口落戶工作,並在關鍵改革上取得突破。重點城市群和都市圈要加強人口就業和返鄉監測,對大學畢業生、新生代農民工等重點群體,要提供專屬“菜單”,讓其在城市幹得開心、過得舒心。

  調結構:引導城鎮格局與資源禀賦、開發強度、發展潛力相適應。進一步增強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支撐作用,使之成為支撐中國西部地區的開發軸線和綜合廊道,強化節點城市和門戶城市作用。推動城市群政策結構性調整,調整優化城鎮體系結構,逐步實現因城分類施策。順應人口向大都市集聚態勢,整合重大資源、平台投放,優化國家中心城市戰略布局,強化都市圈中心城市引領作用,提升中國城市經濟綜合競爭力。探索以都市圈為單元進行生產分工、政策配置,實現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強功能:完善各類城鎮綜合配套功能、精准配置政策工具。明確各類城鎮功能定位,通過橫向統籌、上下聯動,在全國層面梳理明確各城市功能,把國家戰略意圖落實到城市發展定位中。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著力提升城市生態功能,擴大公共開敞空間。以提升創新功能重塑城鎮空間格局,堅持城市創新、產業升級與吸納就業聯動推進,推動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新中心、“雙一流”大學、科研院所合理布局,構建與城市發展協同的開放型區域創新網絡。推動各類城市尊重自然形態格局,注重歷史文脈傳承,發展現代文化、健康養生,形成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模式。

  多形態:堅持因地因時制宜、多種形態並舉。打造以中心城市為引領的都市圈。嚴格規範新城新區建設。中小城市要提高承載能力和特色,找准發力領域。重視特色小鎮在空間提升和功能嵌入上的開創性,深入分析暴露出的問題,加快找到解決路徑和支持辦法。鼓勵各類空間形態探索創新,支持科創走廊、科學城、生態城、文化城、未來社區、共享農莊等多樣化發展,實施有利於要素集聚、產業拓展、空間融合的政策措施,形成一批創新共同體、城鄉融合體等。

  高效益:推動城鎮化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並重、近期效益與長遠效益兼顧。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注重發揮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效應,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堅持向制度創新要效益,深化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完善閑置宅基地退出或轉化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制度通道;向混合利用要效益,加快完善城市用地混合、兼容性利用的舉措,提高功能多樣性,促進產業轉型和效率提升;向空間品質要效益,要加快更新城市建設管理理念和辦法,建設品質城市、品質社區和品質空間,通過化解新的空間問題提高效益,破解集聚不經濟、內城衰落、職住分離、空間分異等新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