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5日電/據新華網報道,“哐當哐當……嗚……”綠皮火車緩緩停下,車門被打開。
鐵道旁等待已久的人群瞬間活躍了起來,有人扛著一蛇皮袋土豆,有人背著一籮筐花椒,一個個有條不紊地登上火車。車廂裡,還有不少特殊的“乘客”——活魚、活雞,甚至還有活羊、活豬。
在近日熱播的脫貧攻堅大型政論專題片《擺脫貧困》中,“慢火車”的身影備受廣大網友關注。“慢火車”通常指鐵路部門在出行不便的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山區、貧困地區,開行的票價低、站站停、速度慢的公益性旅客列車。這81對穿行在崇山峻嶺間的火車,既是老鄉們出門乘坐的“公交車”,又是助力脫貧攻堅的“便民車”“致富車”“連心車”。
往返於貴州省貴陽市與銅仁市玉屏縣的“扶貧慢火車”——5639/5640次列車,每天穿行在崇山峻嶺之中。沿線居民將這趟列車當成農產品出山和學生上學的主要交通工具。圖為在貴州凱裡火車站,群眾上下該趟列車。
穿行大山51年 “小慢車”見證彝族老鄉越過越好
歷時9個多小時,全程運行353公里,停靠26站,最高票價25.5元,最低票價2元。
這是5633/34次“小慢車”的全程運行情況。這對列車穿越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往返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普雄站與攀枝花市之間,串聯起國家級貧困縣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也為連接大山內外的世界搭起了橋梁。
“咯咯噠……”“哞……”“咩……”最後兩節行李車廂是整列火車最熱鬧的地方,也是村民們最熟悉的“家禽車廂”。和別的火車不一樣,多年來“小慢車”運行的“背景音樂”中,少不了的是各種活禽的鳴叫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