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6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數字經濟時代,粉絲帶來流量,流量產生價值。當人們驚嘆於諸多大V、網紅龐大的粉絲量時,也許不會想到,其中很多粉絲是買來的。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調查發現,“粉絲買賣”已形成一條涵蓋工具開發者、賬號商人和代理商的黑色產業鏈條。儘管互聯網平台的監管打擊從未間斷,但“刷粉”技術不斷升級,“假粉絲”偽裝得更為逼真,平台防不勝防。
如今,購買粉絲已成為網絡空間“公開的秘密”,“劣幣驅逐良幣”的畸形氛圍已經形成。無論是明星、商家,或是企事業單位,哪裡有流量存在,哪裡就有“粉絲買賣”。這不僅屬於欺詐行為,用戶可能因此落入網絡詐騙、情色陷阱等圈套,也造成數據失真,侵蝕數字經濟基礎。
從“僵屍粉”到“達人粉”
“刷粉”技術越來越高
只要在多個社交平台上輸入“買粉”等關鍵詞,就能發現很多賬號都發布了相關信息。但這些信息大多是一段亂序,或是一段沒有邏輯的描述,只在內容中夾雜“刷粉”“刷贊”等關鍵詞。
但記者同時發現,這些信息通常會配一張圖片,圖片中包含許多“黑話”,如“小耗”(小號)“芬詩”(粉絲)“磚伐”(轉發)等,指代粉絲買賣的各項業務。圖片中間則留有粉絲買賣代理商的聯繫方式或下單網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