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借助大陸重大發展戰略,兩岸人工智能企業攜手共同抵禦外部風險
作為支撐整個信息產業的基礎,芯片在人工智能產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也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競相角逐的關鍵領域。美國通過實施所謂的“芯片法案”,提供補貼以吸引台積電等半導體製造企業在美設廠,旨在分散其供應鏈的潛在風險。然而,此舉措不僅會削弱台積電的競爭力,還會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造成不利影響,甚至威脅台灣安全。同時,在美方積極推動對華半導體技術遏制政策下,台積電無法向大陸部分受美制裁的企業出售芯片,從而限制了台積電的發展空間與潛力。
在此背景下,應借助“一帶一路”倡議、RCEP協議等重大發展戰略,帶動兩岸人工智能企業走出去。具體而言,一方面,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推動兩岸合作共築數字絲綢之路及“一帶一路”沿線數字節點,匯聚信息、資源、資本、物流與人才等多種要素,加速各產業向智能化生產與技術轉型,引領“一帶一路”沿線更多經濟體步入數字經濟時代;另一方面,充分釋放RCEP協議的紅利,尤其是借助原產地纍積原則,為台商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海外投資創造有利條件,構建以大陸市場為基石,向RCEP成員國輻射的兩岸人工智能供應鏈體系,開創兩岸在該領域合作的新局面。
(三)深化兩岸人工智能教育合作,助力台灣縮小人工智能人才缺口
近年來,台灣當局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教育和人才培養,尤其通過台灣人工智能學院聯盟(TAICA)推動台灣大學等25所高校共享資源,提升人工智能教育質量。然而,TAICA項目首期即面臨學生參與熱情不足的問題,參與人數僅達預期的一半。同時,人工智能技術高度複雜,涉及跨領域知識,如芯片、數據分析和軟件開發,這對人才的專業能力要求更高,導致供不應求,出現較大職位缺口。
有鑒於此,兩岸應致力於實現教育發展規劃的相互銜接與融合,充分共享雙方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優質教育資源。鼓勵並支持具有合作基礎且專業背景相似的學校,聯合組建人工智能教育培訓聯盟,構建學分互認、學位互授的聯授機制。同時,雙方應攜手共建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以及技術轉移中心等平台,以加速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此外,兩岸還應共同商討並制定人工智能職業評價標準框架,逐步推動高科技創新要素的流通與共享,從而進一步深化兩岸在人工智能人才領域的融合與發展,共同提升兩岸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研究”(編號:20720231056);2024年福建省創新戰略研究科技計劃項目:“福建省科技領域風險監測預警體系研究”(編號:2024R0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