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變大田”促耕地提檔升級。千百年來,相比北方遼闊的平原,丘陵起伏、田塊分割一直是制約南方農業規模化、現代化發展的障礙。為打破這個先天劣勢,湖南以縣域為單位,探索出多種符合實際的“小田變大田”模式。
在岳陽汨羅市白水鎮毛嶺村,種糧大戶許海良的1175畝耕地“小田變大田”改造剛剛竣工。
“以前,到處都是面積衹有兩三分大的田塊。如今,面積最小的一塊田都有5畝了。”許海良高興地說,“小改大”之後田埂減少了,不僅多出了約5%的種植面積,而且農機作業成本降低了20%、效率提升了50%。
在汨羅市,“小田變大田”改造遵循“誰種誰改誰管理”原則。村集體與農戶簽訂協議,將田塊進行整村流轉,而後實行統籌規劃,由汨羅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將流轉耕地掛網,拍賣給經營主體。經營主體根據自身需求和實際情況,對土地進行改造、負責後期管理維護。
“這樣就能解決‘邊角田’‘插花田’問題,最大限度提高田塊使用率和農業生產效率。”汨羅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曹萬齊介紹,目前全市“小田變大田”改造面積為29.41萬畝。到2027年,將實現全市55.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小改大”“全覆蓋”。
“良田糧用”確保專田專用。湖南省財政連續三年每年安排1000萬元管護資金,引導市縣財政建立管護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對高標準農田建後管護給予適當補助。從2024年開始,允許縣市區按照不超過年度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總額1.5%的比例,從省級財政資金中據實列支建後管護經費,解決了管護資金來源問題。
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排名第五的長沙縣,是一個工業強縣,而“工業強縣稻花香”更成為這裡的一道獨特風景。長沙縣緊緊抓住耕地這個要害,將糧食播種面積常年穩定在110萬畝以上,真正實現“良田糧用”。
走進位於長沙縣路口鎮的隆平稻作公園,優美的田園風光和科學的設計布局令人眼前一亮。路口鎮副鎮長嚴燦說,這是當地探索由新型主體“托管”維護高標準農田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