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管護的總面積超過5000畝,其中公園面積1022畝。”長沙哲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曉媚介紹,公司與中國種子協會、中國水稻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合作,引入89家種子企業打造科研基地,每年承擔數十個水稻品種的試驗和展示工作。
“2021年,我們這裡的種糧大戶不到20戶,2024年已增加到49戶。”嚴燦說,“托管模式”起到了較強的“良田糧用”示範作用。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建球說,湖南深入落實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突出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優良水稻品種培育推廣,大力推進糧食生產設施化、機械化和服務社會化,不斷鞏固提升糧食產能。
推“良機”
2024年10月,婁底市雙峰縣青樹坪鎮,田間地頭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機械轟鳴聲中,“80後”種糧大戶歐陽巧駕駛小型收割機快速穿梭,金黃的稻穀被源源不斷地收集起來。“這樣的小農機輕巧靈活,我們發展規模化種植信心十足。”她說。
近年來,湖南加快農機裝備創新研發,重點攻關丘陵山區農機關鍵技術,打造智慧智能農機產業鏈發展高地。數據顯示,湖南農機裝備產業產值占全國的10%,規模以上農機企業超152家。2023年,湖南水稻和油菜的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83.89%和69.02%。從洞庭沃
野到羅霄深處,“湘字號”農機奮力耕耘,推動全省農業機械化水平邁上新台階,為糧食生產提供堅實保障。
小農機托穩丘陵山區“基本盤”。湖南近70%面積的土地是丘陵山區,“七山一水兩分田”是真實寫照。放眼全國,以湖南為代表的南方糧食主產區,一些地方存在田塊分散細碎、高低不平問題,還有不少“巴掌田”“鬥笠丘”,普通農機下田難、作業難,曾被認為是農業機械化的“窪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