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5日電/在經濟實力快速提升的同時,如何迅速準確地進行全球戰略定位、制定參與全球合作與競爭的策略,是每一個大國在崛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琦在《中國經濟時報》上發文稱,在世界經濟大調整、大變革的背景下,我國應依據自身實力的變化和戰略目標的調整,在區域合作和全球治理中擔負新興大國的責任,為我國提升參與全球化的廣度和深度、影響全球經貿規則制定提供機遇和平台,為國內發展贏得更長的戰略機遇期,為塑造世界經濟新秩序做出更大貢獻。
在區域合作和全球治理中,我國影響力提升但未達各方預期
(一)中國參與區域合作和全球治理取得積極進展進入本世紀以來,中國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大力實施自貿區戰略。目前,中國在建自貿區18個。其中,已簽署自貿協定12個,涉及20個國家和地區;正在談判的自貿區6個,涉及22個國家。按2013年統計,我國已簽自貿協定的貿易覆蓋率已達26%,對推動中國與貿易夥伴的貿易投資發展、加強成員間互利共贏的經貿合作關係、促進整個東亞地區的經濟合作和一體化進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彰顯了中國和平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積極姿態。特別是金融危機後,中國積極參與聯手應對危機、推動全球治理架構和世界金融貨幣體系改革,獲得多數國家的肯定。此外,中國積極推動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構建、加強新興經濟體之間的溝通和立場協調,有力地促進了新興經濟體在區域和國際事務中話語權與影響力的提升,促使新興經濟體成為解決全球性議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對中國影響和作用的期望不斷提升1.各方希望中國在全球治理和區域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經濟融合不斷加深,特別是中國經濟實力的顯著增強,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和影響力逐步提升。為此,各國日益重視與中國建立穩定的、更高層次合作的經貿關係,不僅美國將中國視為 “國際體系中重要的利益攸關方”,許多國家也與中國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希望分享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此同時,國際社會對中國在促進全球經濟復甦、區域一體化發展和世界經濟格局變革中發揮更大作用、承擔更多責任的期待進一步提升。例如,有些國家表示解決全球性議題將最終取決於中美兩國(G2);發展中國家或新興經濟體則希望中國在推進全球治理架構和國際金融貨幣體系的改革中,更多地反映發展中國家的呼聲、爭取更大權益。在區域一體化合作和多邊經貿談判中,作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中國的立場和主張更是備受關注。
2.自身期望和理念的轉變“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是鄧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長期堅持的對外戰略方針。其思想內涵十分深刻,也不是一成不變的。1990年鄧小平就指出,世界政治格局在變化之中,無論將來是三極、四極還是五極,中國總是一極,“在國際問題上無所作為不可能,還是要有所作為。做什麼?我看要積極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隨著自身實力的提升和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我國在承擔更多期待的同時,對參與全球經濟事務也逐步發生了一些理念上的變化。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習近平在2013年G20峰會上提出“努力塑造各國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的世界經濟,堅定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這些都表明瞭我國為適應全球化新形勢,從自身利益和全球發展出發,對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經濟合作積極參與、發揮更大作用的戰略選擇和決心,對世界經濟走勢和國際合作的期待和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