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衛隊還利用非傳統安全合作大規模走出國門。11月,日本派1000人規模的部隊到菲律賓受台風襲擊地區執行緊急救災任務,同時還派出三艘戰艦、一架運輸機和數架直升機。這是自衛隊在國際救災中的一次最大規模動員,表明安倍決意通過動用自衛隊在這一自然災害頻繁、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發酵的地區提升本國影響力。
最後,日本政府還與東非吉布提進行磋商,意圖進一步擴充海上自衛隊位於吉布提的反海盜行動基地的功能。日本政府稱,此舉主要是為增強應對全球性的恐怖襲擊以及在大規模自然災害中營救本國公民、打擊海盜的能力,並將就在此建立自衛隊的補給、中轉基地進行協調。
(二)擴大武器出口與對外技術合作
在涉及“強軍工程”的“硬件”建設關鍵領域,安倍內閣正在加速推動“量寬”和突破。10月,“關於安全和防衛力量的懇談會”建議日本有必要與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一樣,允許日本武器製造企業能與其他國家合作,促進軍工產業的發展,並建議日本政府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2014年3月,日本政府正式通過新的“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放鬆了對武器出口的限制。2013年版日本《防衛白皮書》中還首次將防衛產業作為單獨一章列出,提出了要從最新型隱形戰機F-35開始培養日本國內國防產業鏈,同時還指出“武器出口三原則”與防衛產業的矛盾之處,稱今後應就此展開進一步的討論。在首份《國家安全戰略》中,日本正式明確出口裝備、參與國際武器聯合研發的必要性,並調整相關政府解釋。
安倍內閣擴大武器出口與對外技術合作,亦是重要的戰略性選擇。借開拓世界軍火市場拉動外需,能夠支撐經濟增長率以及內閣支持率。同時,隨著“武器出口三原則”的徹底突破,日本將能自由參與國際聯合開發,借此提升自身軍事技術和裝備水平;通過裝備更多“物美價廉”的國產武器系統,在戰略上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避免一再遭受美國的“軍售訛詐”。
2013年,日本在武器出口及其聯合研製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較為重要的動向是,7月與英國達成關於防衛裝備共同開發一攬子框架。作為初期成果,日本與英國正在就共同開發的化學防護服進行性能評估測試。9月,日本政府宣布已與2013財年起參與F-35國際聯合製造的三菱重工業、IHI和三菱電機公司首次簽訂總額為877億日元的合同。在與企業簽訂合同之前,日本政府已與美國政府正式簽署了總計455億日元的合同。此外,日本與法國在協商軍事裝備共同開發及出口管理方面取得進展。最後,日本對菲律賓的武器出口也取得突破。7月安倍訪菲,承諾對菲提供10艘海上巡邏船,以“進一步提升日菲戰略夥伴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