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兩岸關係能夠早日“立春”,春暖花開。 |
中評社╱題:“和平發展期的兩岸治權關係:1+1=3” 作者:張亞中(台灣),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立秋”的兩岸:一國兩制vs民主憲政
習近平總書記9月26日在接見台灣統派時,除了強調“和平統一”外,再度提出“一國兩制”,強調“一國兩制”是國家統一的大方針。馬英九總統在10月10日國慶上重申“不統、不獨、不武”和“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並呼籲中國大陸走向民主憲政,及對香港抗議事件發表看法。兩人的談話,引發兩岸熱烈討論。台灣方面解讀習近平“一國兩制”的重申,是北京立場強硬的表示;而大陸方面解讀這是馬英九任內談話中最強硬的一次。多數觀察家認為,自2008年開啟的兩岸和平發展期,已明顯地出現低盪的走勢。
習近平這個重大立場宣示的用意為何?大陸的學者解釋為,“一國兩制”原本就是大陸的大政方針,以前只是少說,但不表示已經改變。馬英九要求中國大陸走“民主憲政”的一句話,如果是民進黨的蔡英文說,北京可能還不會有如此強烈的反應。大陸的國台辦發言人針對馬英九的國慶談話,以“說三道四”等針對性與輕蔑性的言語回應,這等於主動撕破了中共與國民黨原本已經脆弱,但仍想掩飾的面紗。
當“一國兩制”與“民主憲政”正面碰撞時,看樣子,一直到2016年大選以前,除非雙方有甚麼特殊的考慮,或環境有甚麼特殊的改變,兩岸關係已經停在深水區的邊緣了,政治關係的討論也幾乎確定走不出死胡同,這也顯示出兩岸關係的脆弱性。從2008年以來,兩岸學者對於兩岸政治關係討論的各種方案,也似乎必須暫時束之高閣,這個變化與2008年以前民進黨執政時兩岸關係的“冬至”不同,這是2008年以後國民黨執政六年多以來兩岸關係的“立秋”。
兩岸政治關係的挑戰:北風vs太陽
一個“北風與太陽”的寓言故事說:北風與太陽比賽,誰可以去掉旅人身上的外衣。北風吹的越大,旅人越緊掩外衣,隨著陽光越暖,旅人終於脫掉大衣。當兩岸關係“立秋”,寓言故事的結果可能就必須改寫,隨著寒風越來越強,旅人選擇繼續裹足大衣,咬緊牙根,並希望在沒有被吹倒以前,趕快再向其它路人要些更保暖的衣服,或者希望儘快逃離這個可能越來越寒慄的未來。
這六年多來,兩岸政府均強調兩岸關係是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經濟與政治雖然有關聯,但其本質是兩回事。經濟以利益為依歸,政治以認同為核心。經濟問題可以用妥協來解決,政治問題涉及價值與立場,它的妥協往往必須透過三個途徑,一是權力的較勁,一是利益的交換,一是情理的說服。前兩者只能以力服人,以利誘人。情理的說服則需要理性與情感,它必須以現狀為基礎,以知識為結構,以共同的理想為訴求,除此以外,似無它途。
如果兩岸選擇由權力與利益來解決爭議,在北風中行走的旅人,自覺力量有限,不是選擇增加衣物禦寒,就是選擇離開現有的路徑。從現實主義的觀點來說,一個對自己未來越來越不安的群體,直覺反應就是尋求靠攏其它團體。在安全上,尋求美國的支持與依賴一直是台灣的主流思維與政策重點。美國在推動其亞太再平衡戰略後,自覺力量小的台灣,看來會繼續及更緊密向美國靠攏。“兄弟鬩於牆,然共禦外侮”是至理名言,但是在兄弟不和的過程中,會多找些“律師”、“有力之士”來幫忙也是常例。美國或許不會完全站在台灣這一邊,但是也不會完全站在大陸這一邊,但美國一定是可以從中取得最大的國家利益。
多年前,學者們反覆提醒兩岸,“重疊認同”的重要,它應該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太陽,但是對於“以經濟促政治”,認為“經濟是所有下層建築”的北京說,經濟就是太陽,只要有足夠的經貿關係,兩岸必然可以脫掉雙方緊縛的政治外衣。相對經濟上的積極,北京在政治作為上的突破卻有限,迄今為止,還沒有提出一個“合情合理的兩岸政治定位”主張,也沒有在政治關係上有多大的主動讓步,而一直強調兩岸政治關係的改善必須透過兩岸政治談判才能解決。
北京在政治上的被動態度,並沒有影響到台灣在“認同分歧”上的積極作為,“去中國化教育”、“去統一化論述”的進行。民進黨雖然敗選,但卻沒有放棄它的台獨論述;國民黨的“只經不政”、“只商不文”、“只促利益不促認同”的政策作為,也沒有影響到每年的國共論壇,更沒有影響到兩岸高層的交流。北京以前不以為意,現在猛然警醒,因而再重申“一國兩制”,要為兩岸的終局畫一條框線。
“一國兩制”:北京認為是太陽,台北認為是北風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構想與提出,離現在已經整整30年了。我們應該說它是歷久彌新的智慧,必須堅定不移的貫徹,還是應該與時俱進、重新詮釋的思維?我們應該繼續住其法相,還是應該行其精神?再清楚的說,“和平統一”與“一國兩制”哪一個是目的,哪一個是手段?我們應該堅持的是“和平統一”,還是“一國兩制”?
從順序來說,“一國兩制”是“和平統一”後的政治安排,但是兩岸現在還沒有統一,因此,是否統一前的所有政治安排到了統一後均無效?還是統一前兩岸關係的政治安排不能脫離“一國兩制”這個框架。迄今為止北京並沒有說清楚,也沒有提出一個統一前,適合目前兩岸和平發展期的政治安排主張。
讀者們應該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內容都已經很清楚,就不贅述,但是有幾個問題。北京對兩岸所主張的“一國兩制”,其實質內涵為何,與在香港實踐的“一國兩制”在本質上,即香港、台灣與北京的主權、治權關係上有無不同?港澳基本法的法源是來自大陸憲法第31條,因此大陸與港澳的法律位階關係是“主從關係”或“父子關係”。港澳沒有主權,僅有治權,與北京的治權不是大小差距,而是主從之序。
即使北京反覆宣稱,在台灣實行的“一國兩制”,台灣所享有的待遇超過香港。但是統一後的兩岸,其主權是否只有大陸政府所唯一獨有?即使台灣政府享有比港澳更高的治權,但是在位階上是否仍然從屬於大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