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困難與障礙不容忽視
盡菅成績不俗,經驗豐富,但是在這個領域內仍有巨大的空間可開拓,台灣人民懷抱殷切的期待,大陸人民也感同身受,願施援手。而且,《共同願景》提出“逐步尋求最終解決辦法”,還未能提上議事日程。這一切說明,困難與障礙不容忽視,而且兩岸關係在涉外合作上面臨新的挑戰。主要的困難與障礙如下。
1、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仍不穩固,政治基礎仍不時受到衝擊
當年海基會、海協會香港會談主要是解決雙方在一個中國原則上認知的分歧,分歧的核心是誰代表中國。台灣海基會提出的第3種口頭表述方案為:“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惟鑒於兩岸民間交流日益頻繁,為保障兩岸人民權益,對於文書查證,應加以妥善解決。”大陸海協會於1992年1月16日致函海基會作出了回應,指出它“明確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並通知海基會自己的表述:“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 這就是“九二共識”的具體內容。雙方求一個中國之同,存一個中國政治涵義之異。
“九二共識”包含三個基本要素,一,兩岸應共同努力謀求統一;二,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三,但對一個中國涵義認知不同,因此在兩岸事務性談判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但在李登輝和陳水扁的干擾下,台灣出現根本否定“九二共識”的論調。過去7年兩岸儘管將“九二共識”作為和平發展、建立互信的政治基礎,但仍未能完全回歸“九二共識”的本意,在台灣三項要素被簡化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最後只剩下“各自表述”即“中華民國”一項。
這使大陸產生疑慮,台灣是否仍在搞“兩國論”。如果說,目前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時期,和平統一的任務尚未提上議事日程,至少應當強調後兩個要素,不回避“一個中國”的原則。“九二共識”至少應上升為“兩岸一中”。
然而,2014年“太陽花學運”爆發,在島內外各種勢力的影響下,從“反對服貿的黑箱操作”的程序性問題,很快演變成反對台灣當局的各項政策(包括對大陸的政策)運動,更進而從提升“台灣主體性”到否定、衝擊兩岸關係,並一直發酵蔓延至今。某些勢力某些人又開始重彈否定“九二共識”的老調,令人擔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某些勢力反對服貿通過,反對談判貨貿等其他協議,阻撓兩岸繼續討論台灣擴大國際參與的事務,也讓世界各國對台灣的開放度心生疑慮,這是民粹主義、非理性運動綁架了台灣的利益,堵塞台灣通往地區和世界的道路。兩岸關係尚在發展之中,其不足可以逐漸克服。然而,如果否定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那就談不到擴大台灣國際參與的新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