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收貨品貿易實績
早收貨品關稅減讓從2011年1月1日起執行,至2013年1月1日已全部降為零關稅。根據「經濟部」國貿局的資料顯示(表3),2011年至2013年台灣對大陸出口總額為839.6、807.1、817.9億美元,成長率分別為9.1%、-3.9%、1.3%,而同時間台灣對全世界出口總額為3082.5、3011.8、3054.4億美元,成長率為12.3%、-2.3%、1.4%。從變動趨勢來看,在成長時段上,我對大陸出口成長率未高於對全世界的出口成長率;而在衰退時段上,我對大陸出口衰退的幅度卻大於對全世界的出口衰退。似乎兩岸ECFA並未對台灣對大陸出口擴張有顯著的貢獻,此與早收清單項目過少、且非台灣主要出口項目,是原因之一,而世界景氣或大陸經濟景氣變動影響台灣出口表現具關鍵性,ECFA早收貨品關稅減讓的價格效應相對薄弱。
若再進一步觀察早收清單產品對大陸出口情形,2012年早收清單貨品大部分已降為零關稅,理論上更有利於出口擴張,但當年早收貨品對大陸出口僅成長3.3%,惟明顯優於同期間對大陸出口全部貨品的-3.9%、對世界出口的-2.3%;2013年早收貨品關稅全面降至零後,其成長率又增至10.6%。大致而言,過去3年早收貨品對大陸出口成長率,都高於對大陸出口總額的成長率,同時也明顯高於對世界總出口的成長率,此結果表示早收清單的降稅效益的確存在,對於我擴展大陸貿易至少具有一定的抗跌效果。對從事兩岸貿易的業者而言,早收貨品關稅減讓,在過去3年節省的關稅費用已累計達14.06億美元。
若從產業別觀察,依中華經濟研究院(2013)研究指出,動植物等農業相關之早收項目,如活魚、生鮮魚、蘭花等對大陸出口成長表現較佳,高於台灣的整體出口表現,部分是因基數偏低所致,但大陸政策性的採購亦有利於該類產品的出口成長,早收的成效必須進一步檢視。不過,陶瓷及玻璃等非金屬製品、雜項製品,以及精密儀器製品之早收項目對大陸出口成長快速,是明顯受惠於ECFA的產品;礦產、金屬製品、塑橡膠製品等早收項目,台灣對大陸出口成長遠不及對世界各國之出口。
早收貨品台灣對大陸出口占同類貨品總出口的比重(表5),近年來大致呈現增加趨勢,尤其是出口成長較快的動物產品、非金屬製品及雜項製品類貨品;唯獨皮製品、鞋帽、傘等,以及基本金屬製品等,對大陸出口所占比重卻呈小幅下滑趨勢。觀察台灣對外貿易資料,ECFA早期收穫清單發揮的成效因產業別而略有不同,部分產業的表現不如原先的預期,應該是該類產品受大陸市場景氣之影響,大於關稅減免之價格效應,當然部分亦可能是台灣產品競爭力不如其他國家所致,特別是不如主要競爭對手國-日本與韓國的產品。
(二)早收貨品在大陸市場與日、韓競合情形
台、韓產業發展結構類似,在國際市場存在激烈的競爭關係,而台、日經濟發展雖存在差距,但經歷20年的成長空窗期後,日本的產業競爭優勢已逐漸被台、韓兩國趕上。因此,ECFA早收清單實施後,台、日、韓三方的產品在大陸的市場區塊變動特別引人注目,尤其是早收清單產品,雖然大陸自台灣進口值合計占其總進口的比重相當低,且台灣生產規模不大,應不至於對大陸相關產品的進口造成重大影響,但因競爭力的差異,會影響台、日、韓三國在大陸市場的占有率的變動。
中華經濟研究院(2013)的研究指出。兩岸簽署ECFA後,早收清單生效的第一年,大陸自台進口成長僅8.0%,成長率遠低於日本與韓國的10.3%與17.1%;翌年,大陸經濟景氣減緩,進口需求由前幾年的兩位數字高成長,急降為4.2%,對台、日、韓之進口需求隨之下滑。表6資料顯示,大陸在2012年自台日韓三國的進口需求確實減弱,自日本進口轉為衰退局面,而自台灣與韓國兩國的進口則維持微幅成長走勢,自台灣的進口成長優於韓國,這樣的表現究竟有多少是受惠於ECFA雖無法確定,但至少可說明ECFA已發揮一定的穩固市場功能。從進口的占比來看,大陸自台、日、韓的進口占比,近3年來都呈逐年下滑趨勢,尤其日本製品的市佔率下降最為明顯,顯示大陸內需市場愈來愈競爭,台、日、韓製品處於劣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