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甲骨文特長生遭拒教 國學偏才怎麼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08 09:11:41  


  中評社香港11月8日電/《北京晨報》報道,因擁有甲骨文的特長,“古文字達人”黃蛉在兩年內實現了三本到一本的“兩級跳”,從川大錦城學院轉入川大本部學習。然而,好事多磨,喜訊傳開不久,記者日前從川大返聘教授、專為黃蛉“開小灶”的指導老師何崝處獲悉,因為“這個學生有些浮誇”,他已向學校提交了辭呈,不願意再教黃蛉。而已確認將學籍轉入川大歷史文化學院的黃蛉也處於“隱身”狀態,電話一直關機。(《廣州日報》)

  支持 特權應有限度

  黃蛉從一個幾乎落榜的考生成功轉入重點大學的經歷的確令人艶羨,同時也引發了不少爭議。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其“兩級跳”是否符合程序,而是在於其真才實學是否配得上享有這樣的“特權”。從目前來看,無論是黃蛉的指導老師何崝,還是他曾就讀的川大錦城學院文傳系主任毛建華都對他評價不高。何崝甚至直言“這個學生有些浮誇,靠不住”,“他的學習情況並不理想,在甲骨文方面也沒有多大造詣。”

  很少有老師不愛護自己的學生,更何況是專門悉心指導了2年的學生,因此何崝對黃蛉的評價之低讓人意外,但他的話顯然最具有參考價值。看來,黃蛉的甲骨文功底對於普通人尚可稱之為特長,但在專業研究領域的成績只能說是差強人意。在其表現不算合格的情況下,依然把黃蛉轉入川大本部,實際上給予了他過分的“特權”,這不僅是對其他學生的不公平,更容易造成一種負面的示範效應。

  近年來,高考中用古文寫作、以古詩作文的“偏才”、“怪才”越來越多,一旦他們成為社會話題,輿論幾乎是一邊倒地支持高校對其“法外施恩”。這固然緣於全社會對目前相對僵化的教育評價體系的不滿,但是凡事都應有度。在沒有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全面考量、客觀判斷的情況下,僅憑一篇高考作文便稱之為“才”,未免有些輕率,只會適得其反。正是社會對於“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過分熱衷,給了部分高校表現“有容乃大”氣度的機會,很難說某些高校沒有借機炒作的嫌疑。其實劍走偏鋒者不一定都是人才,即使學生確有某方面特長,校方也應理性對待,實事求是,不能過分拔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