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後諾獎時代不敢樂觀 中國文學路漫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27 08:12:19  


  中評社香港10月27日電/ 莫言獲獎後,關心中國文學未來的人們似乎看清一個道理:通往世界中心最近的路是用瑞典語鋪就的。這條路上雖然走出了莫言,但目前看來還是一條連村級公路都比不上的斷續小道。諾貝爾文學獎評委之一、瑞典漢學家馬悅然以一組數字比較出它的簡陋程度:2005年到2007年,譯成瑞典文出版的英語文學作品占到七成以上,位列第二的法語作品則是3.6%,而來自亞洲和非洲的作品數量,加起來還不到總數的1%。“這不是瑞典所獨有的情況,歐洲整個的情況差不多如此。”馬悅然說,現在借助發達的交通工具和社交平台,全球的經濟與文化一體化趨勢加強,但文學卻是個例外。外國人能看懂漢字的很少,翻譯成外文的中國著作太少,所以很多具有世界水平的中國作家在外國沒有讀者。

 翻譯之稀缺,傳播之困難,在人們對中國文學的期待值調高的今天,尤其需要正視。如果把莫言的獲獎比作衝入終點站的火車頭,那麼火車的身子還在遙遠的後方緩慢搖行。

  ——編者

  小說沒有好開頭,一切都枉費

  此時的陳安娜仍然遠在斯德哥爾摩。不過,萬里之外,由諾獎引起的強烈脈衝不斷震動著她。10月11日夜晚之前,陳安娜的微博粉絲原本只有數百人,如今已暴漲到超過10萬人。諾獎宣布當夜,陳安娜曾發出一條以“太陽”和“蛋糕”兩個網絡符號慶祝莫言獲獎的微博,被網友轉發5800多次,評論2500多條,其中大部分是來向她表示感謝的。有人稱陳安娜在中國奪獎過程中“居功至偉”。她趕緊發“掃盲帖”:“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研究一個作家的時候會收集各種譯本。他們看的不光是我翻譯的莫言的作品,還有德文版,英文版,法文版等。他們看了這些不同版本以後才會開始討論。所以不能說沒有我的翻譯莫言就不會獲獎。這樣的說法對其他翻譯家不公平。”

  對於陳安娜來說,當下最實在的快樂是她不要稿費才得以出版的一千本《生死疲勞》瑞譯本被一搶而空,同時賣光的還有出版於1997年的《紅高粱》瑞譯本和出版於2001年的《天堂蒜薹之歌》瑞譯本,後兩者起印也僅僅一千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