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5日電/4月12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熊選國,在烏魯木齊,就新疆“去極端化”工作及嚴打暴恐專項行動,接受了鳳凰網獨家專訪。
去年5月23日,新疆啟動為期一年的嚴打暴恐活動專項行動。一年期滿,共打掉100多個暴恐團夥,96%以上暴恐案件被提前打掉;社會面防控能力大大加強,暴恐案發處置最快僅1分02秒,極大限度減少了傷亡。
熊選國強調,他更看重嚴打產生的綜合效益:社會氛圍發生變化,鄉村幹部敢於做工作,民眾敢於站出聲援支持反恐,宗教極端外顯現象得到遏制,宗教極端勢力干預教育、計劃生育、婚姻等棘手問題得到解決,“通過嚴打開路,擠壓了宗教極端勢力的生存空間,其他工作有效開展起來”。
宗教極端思想對新疆滲透由來已久,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始抬頭,只是早些年被掩蓋在分裂思想下,滲透手段隱秘,易被忽視。對當前影響至深的新一輪宗教極端思想的抬頭始於2007~2008年,“7·5”事件更催化了極端思潮的蔓延,並成為暴恐活動的思想根源。
熊選國指出,宗教極端勢力假借宗教之名,歪曲宗教教義,目的是進行暴力恐怖活動、製造民族分裂,把新疆從中國分裂出去。但其滲透往往從生活習俗細節方面開始,婚禮禁止唱歌跳舞、葬禮不准哭、禁止煙酒、亂區分清真不清真,鼓吹不能領政府證件、男人要留大胡須,婦女要穿蒙面罩袍等,並稱此為宗教義務,民眾難以區分,“當政府治理這些行為時,他就造謠說政府干涉民族風俗習慣,新疆沒有宗教信仰自由”。熊選國坦言,“去極端化”一路走來,開始主要難在如何將宗教極端思想與正常宗教、生活習俗區分開,難在統一認識。
2013年5月,新疆形成一份工作意見,即官方所述“自治區黨委11號文件”,區分了民族習俗、合法宗教與宗教極端思想的界限,明確了宗教極端主義的表現形式,澄清了模糊認識。進而提出打擊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導的一手也要硬。以治理宗教極端表現為切入點,提出正信擠壓、文化對衝、法治約束“三管齊下”,將宗教極端主義從正常宗教中剝離出來,予以遏制和依法打擊;而對受感染的大多數民眾,則通過教育引導從思想上“去極端化”,並向世俗化、現代化生活方式方向引導。
對於引發爭議的禁止穿戴蒙面罩袍和禁止年輕人留大胡須問題,熊選國通過鳳凰網予以回應,打擊處理的僅僅是極少數以宗教名義強迫、煽動、威脅他人的宗教黑惡勢力,對於被裹挾的群眾,更多是耐心細致地去做疏導工作。他強調,只有把這些極少數人打擊處理了,才能有效教育轉化被裹挾的信教群眾,才能把社會面扭過來。
|